深入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

2024-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确立螺旋上升的教育目标,引领一体化建设方向,解决“为何教”的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各学段的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了整体规划,为大中小学确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小学阶段重在启蒙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形成爱中华民族、爱祖国的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根基,引导学生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装在心里,树立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强化“五个认同”,懂得并践行依法保障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形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五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强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尊严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等情感体验,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矢志不渝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各学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既各有侧重,又依序递进,同时也要一以贯之聚焦总目标,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学深读懂“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刻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明确有机衔接的教育内容,构建一体化内容体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在构建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和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各学段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原则选择教育内容。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了解“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认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等。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针对“是什么”开展教育,内容包括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和国家事业在民族工作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针对“是什么”“怎么看”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历史事实,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形成发展及显著优越性等。大学阶段重在理论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针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开展教育,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中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实践路径等。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要选择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遵循一体化建设规律,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以感性认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这要求该学段重点关注学生的感受,要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育方法,如实物图片演示、视频播放、情景模拟、现场参观等。初中生逐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过渡,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该学段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沉浸式体验等。高中生的理性认知、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该学段要着重开展常识性学习,可采用抽象讲解、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等。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且以理性认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重视系统性、理论性、探究性学习,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可采用讨论法、翻转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打造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健全一体化工作机制,解决“谁来教”的问题。一方面,建设专兼结合的大师资队伍。既要配优建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又要建立健全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选聘校内外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教学名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讲解员等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健全大中小学一体化工作机制。通过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教研中心、科研平台、培训机构等,汇聚跨学段、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师资,建立健全教师“大手拉小手”工作机制,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对相关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并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线上线下开展常态化的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教学大赛、课程研讨、学术交流、资源开发等,使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共学中明确责任边界,在共研中提升研究水平,在共建共享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切实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心、走深、走实,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202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SCJJ23MGC3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姚国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