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2024-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一领导地位的确立,源于对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源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艰巨任务的深入把握,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深层理解。新时代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处理好总体设计与部署落实、守正传承与开拓创新、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主动实践与激励引导等五对关系。

处理好总体设计与部署落实的关系

  新时代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处理好总体设计与部署落实的关系。《决定》指出:“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总体设计是改革的蓝图规划,引领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会通过的《决定》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范本,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部署落实。新起点上,唯有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将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党中央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取得实效。实践证明,总体设计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部署落实是决定改革成效的关键。因此,只有符合实际、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总体设计,才能确保改革不偏离方向;只有抓好部署落实,才能确保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从而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处理好守正传承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新时代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处理好守正传承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决定》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守正传承就是要始终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忠实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因此,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不偏离这一根本方向。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善于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全面深化改革的生机与活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唯有坚持守正传承与开拓创新相统一,才能确保改革始终不偏离方向,进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持续不断的生机活力。

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新时代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决定》指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人民群众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党中央是领导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此,新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因此,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人民力量、汲取人民智慧,集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总之,坚持党中央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面向群众的主体条件。新起点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统一,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

处理好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的关系

  新时代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处理好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的关系。《决定》指出:“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真理是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只有坚持真理,才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直面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实际行动践行真理,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勇气面对这些错误,敢于承认并及时纠正它们,以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顺乎潮流、顺应民心,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敢于修正错误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更好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总之,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和发展。

处理好主动实践与激励引导的关系

  新时代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处理好主动实践与激励引导的关系。《决定》指出:“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在党的领导下,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重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全社会的主动实践,要把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尊重实践的态度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实践探索的成果,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改革中来,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要通过明确改革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担当,鼓励创新探索以及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改革热情和创新活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总之,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处理好主动实践与激励引导的关系,实质上强调了内在动力激发与外部正向引导的平衡与协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秦宁波,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副主任;任晓伟,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