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根本遵循和战略路径。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把握时代机遇、塑造发展动能、厚植发展优势。可以说,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只有在与新发展理念的不断对标中,改革才能找准方向和抓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改革,要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着手,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的转变,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增长潜力。
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表述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一脉相承,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当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迫切要求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等。三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进一步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迫切需要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带动作用,打破地区分割、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一要健全推动东中西部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等。二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三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四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五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破解结构性矛盾、素质性短板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爬坡过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再塑新动能、再造新优势。
一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重点发展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等重要制度。二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三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为目标,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解决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会就对外开放作出专门部署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一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合规机制。二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持续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三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放宽对外投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构建境外投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管框架,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四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五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进一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人民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二要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三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四要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五要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畅通社会流动渠道,营造勤劳致富环境。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