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红色场馆 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2024-06-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红色场馆作为革命文物的集中收藏地,是承载红色文化,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及发展改革成果的现实载体,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红色场馆一般依托遗址、遗迹和故居而建,拥有丰富的革命纪念意义藏品,记录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红色精神资源,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邃内涵,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的集中呈现。对红色场馆文化意涵的挖掘与运用、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在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文化自信中扮演着“发动机马达”的重要角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或缺。

  在我国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超过1600家革命纪念馆。这些红色场馆虽然等级、规模有所不同,但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在不断抗争和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所锤炼形成的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也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和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精神动力。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需要用好用活红色场馆,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讲好红色经典故事,搭建革命精神传承桥梁。红色场馆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能够唤起参观者的历史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实地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纪念场馆,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场馆要深挖场馆红色历史资源,展示红色经典故事及其时代价值。通过多走访革命先烈亲属、战友,实地调研革命事件发生遗迹,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编写具有场馆地域特色的讲解词和宣传材料,让参观者更好地感知发生在当地的革命故事,了解革命先烈们催人泪下的革命事迹,使革命精神的讲解和宣传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深刻共情触动党员、群众的心灵。同时,由于红色场馆一般主题鲜明,场馆陈展具有周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如何在相对稳定中反映时事,围绕主线聚焦主题关联观照现实社会,需要场馆具有与时俱进意识,紧随时事热点、体现时代特点,力求在历史中寻找出与当今现实热点相通的契合点,与时俱进地布展、举办展览、更新讲解词以更好地凸显时代特色,传承和弘扬好党的革命精神。

  运用现代科技,构建革命精神共情体验空间。红色场馆内珍藏着许多实物、照片、文字等珍贵的资源,如同一座座历史财富宝库,能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红色场馆的主题展陈能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模式,场馆资源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能引领人们切身感受革命事件的发生、发展,身临其境体验历史事件发生时的雄壮场景,能给人们带来生动、形象、鲜活和感人的情感体验,拉近观众与革命事件的距离,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再思考,实现穿越时空的对话,从而带来精神的洗礼,激发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真切认同,使革命精神更容易入心入脑。红色场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场景、全息互动投影、3D建模、VR虚拟现实场景体验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展览的表现力和体验感,打造革命精神体验空间。例如,贵阳打造的我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沉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充分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和声光电设备,数字化还原红军长征路上的全景视角,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上海则打造了虚实共生的“复兴·颂”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参观者能“沉浸式”体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深度体验革命情境,慎重思考重大选择。

  用活场馆展陈,搭建革命精神党课主阵地。红色场馆陈列的各种实物和现存的革命旧址、遗址场景能直观真实、清晰可见地展现先辈们探索历史道路和进行革命抗争时的筚路蓝缕与艰苦奋斗场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是开展党课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所以,要充分借助红色场馆资源丰富、观感直接、体验深刻的有利条件,“因时因地”打造精品党课,以“优质内容+多样形式”,结合现场宣讲与微党课、编排情景剧、红色经典传诵、红色剧本杀、AR红色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员通过切身体验,感悟革命精神,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主动与场馆附近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对接,建立免费党课讲授和服务机制,以菜单、目录的形式发布讲授内容,有效推动基层需求与优质课程、活动资源对接,以对象化、分众化宣教方式组织党员分批分类前往红色场馆参观、考察和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红色场馆成为党史“教室”和党史“教材”。

  数字智慧赋能,丰富革命精神传播形式。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自信不可或缺的根脉。当前社会思潮活跃,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要充分运用好现代数智赋能技术,着眼守正创新、提质增效,不断丰富拓展革命精神传播渠道和形式,是红色场馆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推进场馆资源全域化、全形态的数字整合,搭建地方性场馆资源共享云平台。按照分级、分类、分层原则,依据档案实物、文献资料、红色遗址、历史遗迹、精品党课等各类红色资源特性,分门别类进行全景拍摄、扫描、录像、录音等,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档案资源,并依照主题、历史阶段、存档形式等进一步分类、整理、存储与传播,尤其注重对一些珍贵红色文物的数字化修复和呈现。在红色资源共享云平台基础上,综合运用三维建模、VR、AI等技术和语音导览、视频展播、真人讲解等手段,持续推动红色场馆触网,推进地方性网上场馆、网上红色地图、场馆文旅小程序等平台矩阵建设。鼓励场馆开通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账号,定期发布、更新场馆相关宣介视频,开展革命人物直播介绍、革命文物直播展示、英烈网络祭扫等多样活动,开展网络红色宣传。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