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方法论维度

2023-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贡献。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次提到“历史自信”:“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前者指对党的奋斗史的自信,后者指对理论发展史的自信,从不同角度两次提到同一概念,可见中国共产党已把“历史自信”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来对待。因此对历史自信的深入探讨,是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路径之一。

  早在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坚定“历史自信”,则是走通这条路的关键方法。所以说,如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内容,那么历史自信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方法论。

  “方法”是对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趋势的深刻把握,它必将回到现实,并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先生曾提出“化理论为方法”的命题。他指出,“以现实之道还治现实这个认识论原理,已包含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历史自信”就是我们党通过自我检视、自我肯定,把握历史规律后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一判断必将回到现实行动之中,成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

  中国古人所谓“祖宗之法”,是历史自信的最初表达。如宋儒陈亮说:“孔子之作《春秋》,其于三代之道或增或损,或从或违,必取其与世宜者举而措之而不必循其旧典。”明臣骆问礼劝皇帝说:“变而通之,则今之时,正当行太祖之道也。”孔孟的仁义、老庄的无为、《大学》的修齐治平等,都是值得自信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语境里,“祖宗之法”是一种治国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历史中,创造了更多的优秀传统。与古人崇古性的“自信”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把握规律意义上的自信,是真正意义上的方法论。

  历史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规律的把握。毛泽东同志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军事上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政治上确立了人民主体论,哲学上形成了矛盾论、实践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只有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规律,才能为走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好充足的思想理论准备。所以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然性的历史自信,是对理论发展规律的重要把握。

  历史自信是对坚定不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历史规律的把握。马克思说,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现实诉求,只有坚持这一目标,才能为走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好物质基础。所以说,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坚定性的历史自信,是对国家治理规律的重要把握。

  历史自信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历史规律的把握。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打虎”“拍蝇”,清除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不断坚定自我革命的决心,一定能为走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扫清障碍。所以说,对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坚决的历史自信,是对政党治理规律的重要把握。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系列优秀的历史传统,是中国共产党蹚出来的历史道路,只有自信地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梦想。所以说,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自我检视、把握规律、坚定前行的重要方法。

  以把握规律为基础,“历史自信”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历史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还要继续。世界局势与中国实际情况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所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教科书可以参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所以,只有运用“历史自信”的方法,才能帮助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方法。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执政的百年大党,尤其需要反复检视自己的道路,运用历史自信为自己打气加油。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因此,运用历史自信,才能增强行动的底气,才有可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所以,“历史自信”是我党长期执政的方法。

  再次,历史自信也是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因此,是否具有历史自信,决定了党员干部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认识问题的深度等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能做到历史自信,就能把握好历史趋势,掌握好发展全局,科学预见变化走势,清楚明了潜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这就是要以历史自信为重要方法培养青年,尤其是党员干部,认清历史、站稳立场、迎接未来。

  总而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布局,是推进文化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包孕了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而历史自信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周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旻旻,中共慈溪市委党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牛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