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伟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管用,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管用,因 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在其他种种救亡图存的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苦苦探寻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进而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次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为这一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使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二、怎样才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日新日成的量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深入回答时代课题和深化规律性认识基础上产生新飞跃的质变过程。这个质变过程,表现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国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站上新起点,新时代提出新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面对和引领新时代,回答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世情上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变局乱局中觅新机开新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面对世界“大变局”,回答“大变局”提出的新问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党情上来看,我们党面临“挽狂澜于既倒”、深刻推进“自我革命”严峻新考验,新考验提出新问题。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应对党的建设新考验,回答新考验提出的新问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当中总结得来,是解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状况的根本依据。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将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其中,“十个明确”从条件、目标和根据的视角,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状况的内在原因;“十四个坚持”从本质属性的视角,解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各种状态和现象;“十三个方面成就”从现实性的角度,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可能和应当状态;“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作为理论形式,共同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容和状态;“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从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内容与形式、可能和现实的逻辑层次,为深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三、如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更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新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这种解答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植根中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够根深叶茂。我们也才能够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背诵和重复其中的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要以现实的人民生存状况和人民所思所想作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不受个人的主观愿望和狭隘利益的影响,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要坚持事物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决定和推动的物质运动观,把探索发展方向和找到发展道路的立足点放在自身上,以批判和革命的态度面对矛盾、化解矛盾,坚持自信自立、问题导向。要把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和发展观,秉持世界万物普遍联系的辩证法原则,把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看成扬弃和发展的过程,坚持系统观、守正创新。总之,要弄清楚“六个必须坚持”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监制:袁华杰
统筹:王宙
策划:毕雁
编导:魏旖增
主持:杜娟
摄像:杨崇海 张哲
灯光:卢智宇
导播:孟繁杰
片头:杨以宁
剪辑:迟宇航
包装:迟宇航
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网
支持单位: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