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动向

2024-1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发挥关键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思政课教学改革始终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被大量使用在传媒领域的智媒时代,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特征的智媒体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也重塑着高校思政课的内在结构与现实场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此,要树立互利共生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协调的教学生态环境、打造立体多元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评价机制,以推动高校思政课适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设师生平等交互智能化新场景,树立互利共生的教学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智媒体给高校思政课带来的变化,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是从灌输到启发,思政课教师由理论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者。智能化教学平台的搭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的基石,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主要依托。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的数据追踪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课堂学习情况,把握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点和薄弱点,并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靶向供给、重点滴灌,从而激发学生理论学习和深度思考的积极性。二是从被动到主动,学生由单向式接受向自主求“学”转变。智媒时代以海量数据资源的供给、同课异构的网络课程消解了师生关系的依附性,从而打破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信息垄断优势,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资源,按需分配、按需学习,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但在优质资源的获取、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还应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三是从单向到双向,倡导积极互动和合作的师生关系。智媒时代,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虚实交互的智能平台,为学生提供传统无法实现的立体多元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智能化素养,依托平台端交流研讨、答疑解惑,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索提供有效指导。

  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构建开放协调的教学生态环境。智媒体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思政课的教学环境由固定封闭式向开放融合式拓展。一是从线下课堂延伸到线上课堂。新时代大学生是智媒时代的“弄潮儿”,智媒体已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也为思政课线上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思政课育人的新空间。思政课教师要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历时性分工和共时性交叉,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互联互通、相互配合。二是从现实环境拓展到虚拟环境。智媒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打破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隔阂,实现现实和虚拟空间的全方位链接。运用VR、MR、AR等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建构三维空间的教学体验场景,提供大学生沉浸式、开放式的学习体验,构建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无缝融合的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三是从课堂时空到“全程化”“无界化”跨越。智能教学平台可以汇聚大量思政课名师和优质课程,提供名师在线课程、线上学习资料库等共享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储存和管理;移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使学生能够进行全天候、全时段、跨区域的学习,实现了育人时空的智能化拓展。

  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打造立体多元的智能化教学模式。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将智媒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开展立体多元的智能化教学。首先,生成数字化资源库。教学内容丰富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围绕与教材相关的热点难点内容对教学素材进行编码加工,开发启智润心的教学案例库,打造多元生动教学微视频库,形成富有地方红色文化和学校特色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跨时空共享。其次,实现教学信息精准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捕捉学生的行为变化、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凭借对学生海量数据的抓取,多维分析学生课上、课中、课后的综合情况,绘制内容推荐图谱,针对性选取与学生思想需要、认知水平和问题困惑等相匹配的教育学习资源,实现精准推送,因材施教。最后,形成多元立体的智能化教学模式。新时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他们更喜欢接受视频化、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带来的更具体验感、代入感的教学方式。这要求教师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媒技术,将网络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教学等模式运用于思政课,利用智能化教学环境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将抽象化、学理化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平台具象化、立体化地展示出来,打造生动逼真的沉浸式课堂体验。

  借助智能教学平台数据优势,制定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有赖于准确的信息和精确的数据,以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智媒技术发挥数据挖掘、海量存储和聚类分析功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和动态评估,为思政课教学评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学理依据。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全方位评价网络。智媒技术构建以利益相关者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权力分配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多元主体打破时空共同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二是评价内容综合化,打造多维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旨在通过评价揭示教学实践问题,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素养提升等多维度信息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为思政课教学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既要对教师教学数据进行监测与评估,以便及时调整与优化教学策略;又要为教师提供数据分析和专业指导,促使其提高智能化素养。三是评价方式精准化,实现精准高效个性化评价。评价方式的精准化是确保评价结果精准、高效和个性化的关键。智媒技术全程监测教学过程,实时采集、存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过程及情感数据,构建动态模型。通过分布式数据处理、个体画像构建和动态评估,实现伴随式多元化全过程教学评价。这既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改进建议,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实现智能化教学诊断和反馈,以构建“创制—测度—反馈—优化”的数字化评价机制,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智媒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洞悉思政课教学条件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本文系2023-2024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项目(FJ2024MGCA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