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研究新趋势暨汉籍合璧精华编工作会议”举行

2025-11-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田沐钊)11月22-23日,“古籍整理研究新趋势暨汉籍合璧精华编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围绕“日藏汉籍整理研究”“大语言模型与古籍智能处理”“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古籍数字化”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就《汉籍合璧精华编》整理用字情况作具体说明。
会议合影  主办方/供图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取得新进展
  开幕式上,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汉籍整理团队学术带头人,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承略介绍了《汉籍合璧精华编》的最新进展。截至2025年10月,《汉籍合璧精华编》已立项186项课题,计200余种汉籍精华。其中,已整理完成书稿105部,总字数达3000万字。王承略还回顾了近期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取得的系列荣誉,展现出古典文献研究所深耕古典学术、服务国家战略、传承赓续文脉的蓬勃气象。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高度肯定了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调查编目、复制影印、点校整理、汉籍与汉学研究、数据库建设五个方面成绩突出。他表示,工程新建的数据库智能工作平台与开放性展示平台,标志着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步入数字化新阶段。
  激励与培养优秀青年学者
  会议期间举行了第六届“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颁奖仪式。据悉,“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于2012年由山东大学牵头设立,按照董治安先生生前努力推动学术研究、鼓励青年人才成长的愿望,授予对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及相关研究有贡献的青年学人。捐资人为董先生的夫人钱曾怡先生,董先生与钱先生均为山东大学育才功勋,培养优秀的青年学者是两位先生共同的愿望。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郭超颖汇报了第六届“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的评审情况。本届评选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项参评成果,涵盖文学、文献、经学史等多个领域,经过严格的三轮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该奖项历经六届,已成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领域激励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平台。
  唐山师范学院教授郭万青作为获奖代表发言。郭万青表示,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术传统对自己的治学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分享了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心得,表示通过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拓宽了自身的学术视野,磨练了沉静细致的校勘能力,并直接反哺于个人的研究与教学实践。郭万青表示,自己将继续扎根古籍整理研究领域,不断推出新成果。
  技术赋能提升古籍整理与利用
  开幕式后,北京大学教授杨海峥、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古籍项目经理张明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东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显斌就数智时代的古籍整理与研究等内容作专题报告。
  杨海峥以“日藏汉籍的整理与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汉籍东传日本的历史脉络、在日本的传抄刊刻、目录编纂及其多重价值。她借助中日两国正史、文献及僧侣日记等丰富史料,勾勒出从徐福东渡至明治时期汉籍东传的完整轨迹,并强调在研究书籍本身的同时,也要关注和书籍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她强调,当前研究应关注古籍递藏轨迹、单书流传与版本流变三个层次,加强日藏汉籍的书志编纂、珍本影印和数字化建设,推动海外汉籍的系统性回归与学术利用。
  张明月以“科技助力古籍智能整理”为题作专题报告。她表示,字节跳动古籍数字化项目始终秉持公益初心,“识典古籍”致力于打造免费、智能、开放的公益性古籍数字化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从OCR识别、自动标点到校勘的全流程智能工具,支持多版本比对和团队协作整理。目前,“识典古籍”已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古籍数据库建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古籍整理与利用效率,推动古籍资源普惠可及。
  王东波以“大语言模型下的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阐述了如ChatGPT一类的大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引发的变革,强调古籍垂直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辩证共生的关系,并结合其研究团队的丰富实践经验,介绍了一系列垂直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荀子大语言模型和中华物产模型。他提出,这些垂直大语言模型的成功构建,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全新活力,也为古籍整理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围绕古籍大模型的未来优化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孙显斌以“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古籍数字化”为题作专题报告,介绍了数字人文在国际、国内各方面方兴未艾的发展实况,并梳理了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他提出,从1984年彭昆仑用计算机分析《红楼梦》相关问题,到北京大学李铎团队搭建全唐诗分析系统等多个平台,清晰呈现出古籍数字化从初步尝试到逐步完善的探索过程。在大数据时代,人文研究面临双重挑战,经典文献既精深又博大,需要引入典籍数字化等新的整理方法。
  在《汉籍合璧精华编》工作会议上,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唐子恒以“《汉籍合璧精华编》整理用字说明”为题作专题报告,就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繁简字、新旧字形及稿件特殊用字情况予以详细说明。王承略以“古籍整理事业与古籍整理注意的问题”为题作专题报告。研讨交流环节,《汉籍合璧精华编》项目参加者就该书整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以探讨。
  会议由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汉籍与汉学》编辑部、《汉籍知新》编辑部联合举办。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