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5年9月20日,第四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8家高校、党校、科研单位、学术报刊编辑部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柴勇主持开幕式。燕山大学党委副书记蔡星周指出,作为河北省成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文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次研讨会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系统挖掘中共党报党刊在抗战时期凝聚民心、传递信仰的核心价值,必将进一步深化中共党报党刊史与抗日战争史研究,为推动中共党报党刊研究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首席专家林绪武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共党报党刊与抗日战争”,并指出抗战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的宣传经历的转变。他期待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为构建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教授通过梳理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后的版面设置和典型报道,分析党对传媒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他认为《解放日报》的改版既明确了党报运作的原则内涵,也确立了党报的外部领导制度与内部运作制度等制度规定,是中国传媒业管理体制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杨琥回顾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进步报刊及各党派领袖人物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纪念和研究,并以《新华日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为中心考察了抗战时期中共党报关于纪念五四运动的报道,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五四运动的一系列认识和观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阐释和评价五四运动的指导理论,为五四运动史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教授、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余玉教授等九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分享了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中共党报党刊在抗战动员、抗战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并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贡献了媒体的价值。他们强调中共党报党刊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呼吁更多的青年学者加入中共党报党刊史和红色文化史研究。
在三个分论坛上,16位学者和19位青年学子围绕《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布尔塞维克》《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大众日报》《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就抗战宣传、形象塑造、群众动员、政党文化建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论文汇报、专家评议和集体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共党报党刊历史与理论价值的认识。
闭幕式由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甄红军主持。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研讨会碰撞了思想的火花,拓宽了党报党刊研究的视野,展望未来,中共党报党刊研究是一项具有潜力、可以大有作为的事业,期待更多学者加入中共党报党刊研究领域,推动跨学科深度交流。
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课题组主办,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燕山大学李大钊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