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中的抗战记忆

2025-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9月14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原局长杨明伟、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出席会议。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德煌主持开幕式。
会场
  楚国清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上,更需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要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育人中。要积极发挥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的优势,以域外视野打开中国抗战史研究的新局面。要充分利用好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的独特资源,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发挥作用。
  杨明伟在《由“外界无法知道”到“打开新局面”——抗战时期海外中共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主旨报告中运用生动的案例,从西方人的视角、宋庆龄的视角、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视角等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形象建构。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在迈向强国建设、走在复兴之路的新征程中如何借鉴历史经验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作了《抗战时期<论持久战>的海外传播与国际评价》的发言。发言认为,《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体现。《论持久战》的海外传播对于塑造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形象、增强国际认同、形成有利的国际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际评价看,通过《论持久战》一书,当时国际社会更加认同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战的正确主张;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一书;积极赞赏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形成了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国际舆论。
  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教授梁怡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当今社会,民间外交发挥着融通中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繁荣发展的重任。海外中国学研究应该在这方面有更多作为,应更多地使用中国的学术标准、话语、架构来评析国外的研究情况,为民间外交奠定越来越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中国学研究室黄畅副研究员提出,非洲学界多将中国抗战置于反殖民、反侵略的世界历史框架中研究,强调其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同构性,并从中汲取经验参照。他们特别关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为其动员群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开展持久战的经验对非洲解放运动具有借鉴价值。同时,非洲学者也注重从国际援助与南南合作视角,将中国抗战纳入“第三世界共同抗争”的记忆叙事,凸显全球南方的共同命运。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研究、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研究、抗日战争宣传教育与培育时代新人研究、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抗战及其世界意义、抗战时期海外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约翰·拉贝事迹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主办。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