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抗战史研究新进展

2025-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才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围绕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一研究主题,学界研究也在不断推向深入。目前,学界形成了哪些共识,未来应该怎样持续挖掘?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肖如平。
  创新研究方法 提供学理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网:近年来,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一主题,我国学者更关注哪些研究议题和方向,产生了哪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观点?
  肖如平: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一主题,从政治引领、战略指引、组织领导和中坚力量等方面进行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并形成了以下共识。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日号召并进行武装抵抗、率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推动国共合作、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壮大抗日武装并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正确处理国共矛盾、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涌现无数英雄人物并为抗战胜利凝练出伟大抗战精神等。这些学术研究成果都有力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网:这些观点反映了怎样的史学认知更新?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材料上有哪些创新?
  肖如平:近年来涌现的观点展现出史学认知的新变化。第一,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叙事,强调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旗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全面抗战战略和持久战战略的指引作用。第三,愈发强调敌后战场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历史地位,正是作为中国抗战中坚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才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第四,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近年来,抗战史研究呈现出的一大特色是新史料的运用与跨学科研究。抗战史研究的推进离不开新史料的开放和利用。随着国内县、市档案馆抗战档案的开放和数字化,以及国外档案馆等机构的相关史料发掘,越来越多的论著运用新史料,尤其是国内地方档案,以及日本、美国、英国等外文档案,分析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史学研究者在运用历史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方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运用于抗战史研究。跨学科研究方法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组织建设、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从他者视角,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细化研究议题 推动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网:尽管目前抗战史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在“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一研究主题中,下一步需要在哪些重点领域继续挖掘?
  肖如平:对中流砥柱作用的深度理解,建立在对历史真相的理性认知之上,只有不断填补学术空白、细化研究议题才能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深入。
  要重点关注对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的研究。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创建了各项制度,在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抗战这一领域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尤其是对新四军的研究,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他国家敌后游击战开展比较研究,也为开辟新的研究空间提供了方向。第三,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研究。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通过国际友人向世界宣传抗战政策,主动与英美等国驻华外交官建立密切联系,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刘越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