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6月21日,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海内外江海关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1854—1949)”开题论证会在上海海关学院召开,该课题由上海海关学院海关史研究院教授姚永超担任首席专家。会上,上海海关学院副校长岳龙、副校长詹庆华分别致辞。开题会由上海海关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郑超引主持。
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海内外江海关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1854—1949)”开题报告会现场 校方提供
岳龙认为,江海关作为中国近代海关的历史缩影与典型代表,其档案不仅是国际贸易与关税历史的珍贵载体,更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外交往的重要见证。本次姚永超课题组聚焦海内外典藏的江海关档案资料,力图全面系统梳理江海关档案资料的发展脉络及演变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也充满挑战。希望课题组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多学科融合研究思维,进一步优化课题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研究进程,多出高质量成果。岳龙表示,学校将积极配合姚永超课题组,从资源共享、教咨研一体化、学科点建设等方面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全面支持,切实保障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
上海海关学院岳龙副校长和詹庆华副校长分别致辞,上海海关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郑超引主持开题会 校方提供
课题首席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海关史研究院教授姚永超介绍课题 校方提供
评议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松弟教授主持专家学者评议环节 校方提供
姚永超就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开展方案、预期成果等向与会专家学者作总体汇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樊如森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爱丽、上海海关二级总监王坚亮、上海海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敬敏等,围绕各自负责的子课题依次进行汇报介绍。
评议环节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评议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松弟教授主持。项目评议组成员包括日本著名汉学家滨下武志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廖大伟教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杨智友研究馆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侯中军研究员等。专家组普遍认同课题组的实施方案,认同四个子课题及其科研团队的组成和未来努力方向、认同该课题的成果形式以及最大程度发挥成果影响力的途径,对重大课题如期取得成果有着信心和期待。专家组建议,要在课题研究中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在整理江海关史料中文目录的同时,同步编纂英文目录;二是寻求包括海关单位、档案馆、图书馆、学界在内的多方合作,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三是秉持学术共享理念,构建面向社会公众、具有一定海内外影响力的江海关史料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同时,课题组还要做好档案资料的成果应用转化。
参加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海内外江海关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1854—1949)”开题报告会嘉宾合影 校方提供
负责老师表示,“海内外江海关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1854—1949)”旨在系统清查国内外机构所存的江海关档案资料,建设目录数据库,深挖史料内涵价值,为厘清中国海关历史发展脉络、深化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外关系史和上海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及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供史实支撑和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