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体系

2025-06-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当前,以元宇宙、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迅猛发展,数字资源、智能场景、数智符号、智慧平台重塑了红色文化叙事传播场域,打开了红色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式,为驱动红色文化润物无声滋润人们心田注入了新动能。加快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体系,对于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效度,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更好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数字素养,筑牢红色文化数字叙事基础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迭代根本上是人类主体性力量在技术领域创造性实践的生动体现。加快构建富有智能化特质的红色文化数字叙事体系,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转型,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叙事主体的数字素养是基础和关键。质言之,数字技术以智能化方式为红色文化的具象化呈现提供了虚拟现实场景,同时也倒逼红色文化叙事主体数字素养的同步提升,以此实现叙事主体数字素养与数字化技术发展要求的动态平衡。 
  一方面,着力提升叙事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嵌入红色文化叙事的能力。红色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图像叙事、文本叙事、历史叙事等叙事元素,以数字化技术激活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使之实现智能化叙事传播,更好扩大红色文化叙事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就必须提升叙事主体运用数字技术挖掘红色文化背后基因密码的能力,进而构建起具有跨越时空特性的叙事情境,巧妙地把红色文化的元素和符号运用到数字叙事中,使公众在日用而不觉的数字生活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叙事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加工红色文化使之具象化的创作素养。红色文化的数字叙事不是数字技术简单机械地呈现,必须充分尊重受众的特点和口味,忠于红色文化的历史性、客观性要求,这就要求叙事主体在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叙事传播过程中,不断创构体现红色特质、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数字技术情境的叙事生态,加强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创作,赋予红色文化更为深刻的价值意义和更为灵动的叙事体验,为公众提供更为人本化、生活化、大众化的红色文化数字产品,以更加生动鲜活地体现红色文化数字叙事的核心要旨。 
  优化数字环境,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叙事场域 
  打造可感、可触、可视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环境和场景空间,打破红色文化叙事传播的时空局限,是加快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体系的重要支撑。 
  首先要加强红色文化数据资源高效集成。打造“数字智能+红色文化”的数字叙事集散平台,加强对红色文化文本、图片、影像、遗址遗迹等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建强红色文化数据资源库,筑牢红色文化数据分发算法池,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提供有力数字资源保障。 
  其次要结合红色文化叙事对象需求,创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的应用场景。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数字技术,充分观照红色文化数字叙事对象个性化需求的实际状况,结合红色文化的思想性、政治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特点,搭建交互式、沉浸式、体验式应用情境,使红色文化数字叙事更好满足受众需求,不断增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的穿透力和吸引力。 
  最后要突出以数动情的鲜明导向,推动数字环境建设与红色文化思想引领意义生成的融合。数字化场域中红色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传统接受模式,使受众对象有更多自主选择性,这就客观上决定了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必须考虑受众偏好、思想触点和情感共鸣,进而提供场景体验、自由切换、叙事融通的红色文化数字情境选择,使叙事对象能够在文本阅读、视听感知、具身体验中产生强大的心理感应,实现感官享受与意义生成的双向奔赴。 
  廓清数字价值,坚守红色文化数字叙事根本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资政育人的优质资源,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体系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体现价值导向,确保不管数字技术如何变化、数字化场景如何衍生,都不能改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人民立场、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内在特质,都不能改变红色文化数字叙事旨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初衷。因此,在数字化场域中,优化红色文化叙事传播,必须找准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共生基点。 
  其一,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数智技术所具有的超文本、可视化、具身性优势,为红色文化叙事传播提供了技术福利。与此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是丰富红色文化叙事形式和方式的辅助,红色文化数字叙事必须立足自身的内容规定进行理性叙事,把控好红色文化数字叙事的尺度边界。 
  其二,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随着人类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将更加急剧,颠覆性技术的生成和发展将更加迅捷,这就必然为红色文化数字叙事带来新机遇、提出新挑战。但无论技术如何加速演进,红色文化数字叙事都要在守正创新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坚持红色文化蕴含的基因密码、立场观点、价值追求等不动摇的前提下,使红色文化依托变换更替的数字技术,输出更为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内容,在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中构筑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的新图景。 
  加强数字监管,防范红色文化数字叙事风险 
  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叙事过程中,形成了具身体验、沉浸享用、人机协同的智能化叙事场景,提升了红色文化叙事的效果,却也容易滋生“信息茧房”“技术崇拜”“流量为王”“娱乐至上”等潜在风险,容易导致红色文化叙事价值立场偏移的倾向。因此,必须强化数字监管,积极推进数字向善、技术理性建设,有效防范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失真失序风险。 
  首先,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筑牢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的法治基础。通过政策法规的刚性约束和权威震慑,明晰数字技术在红色文化叙事中的应用边界,积极构建良好的叙事场域法治生态,确保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全方位、全流程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断加固筑高叙事风险防范的“堤坝”。 
  其次,积极引导数字技术向善,构建数字技术正义生态。要完善数字技术伦理准则,坚守红色文化价值根基,扩容筑牢红色文化资源算法池,优化红色文化数字叙事议题设置,强化算法技术使用监控,切实推动数字技术转化红色文化叙事的强力引擎,以更好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叙事的正义样板。 
  最后,强化风险预警,牢牢把握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的领导权、主动权。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着力加强对红色文化数字叙事的领导管理和前瞻治理,积极构建领导有力、制度健全、运行通畅、技术支持于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的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积极汇聚各方合力,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叙事在合法合规、合情合理范围内融合创新,不断培育和壮大红色文化叙事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新质动能。 
  红色文化润心铸魂,数字技术重塑生态。加快红色文化数字叙事体系建设,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文化自信底气的重要抓手,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有力举措。要充分利用我国数据资源大国的独特优势,立足数字技术发展潜力无限广阔的前景,主动抢占红色文化数字叙事先机,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努力实现红色文化叙事传播由平面铺陈转向立体智能,不断开辟红色文化数字叙事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4KS1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SZZX2305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