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 通讯员闫志远)5月17日—18日,“江苏省历史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江苏史学论坛”在无锡召开,来自江苏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史志档案单位的1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江苏史学发展问题。
江苏省历史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会上发表致辞,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史学会等发来贺信,祝贺大会成功召开,期许未来深化交流合作、共促史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经大会选举,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历史研究院院长朱庆葆当选为新一届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并担任法定代表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卫平、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本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叶扬兵、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李继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原院长张生、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建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梁晨当选副会长,叶扬兵兼任秘书长。
吴正国表示,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江南风格”的高水平大学进程中,江南大学高度重视文科建设顶层设计,以科学研究新模式、平台建设新措施、学科支撑新体系、人才培养新机制为引领,高质量推进人文社科整体协同创新,近年来在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与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学校将全力支持历史研究院的工作,加强历史学科建设。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江苏省历史学会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历史研究不断深入,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地方文化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张新科向换届大会的成功召开和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与领导班子表示祝贺并提出,江苏省历史学会立足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以“赓续文明根脉、服务时代发展”为使命,推动江苏省历史学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学会团结全省史学工作者,围绕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领域,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举办多场“江苏史学论坛”,形成了“理论研究—田野调查—文献整理”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推出了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并极探索历史文化传播新路径,让历史学研究走出书斋、服务社会,切实发挥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已成为新时代赋予史学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深耕学术根基,筑牢学科建设“压舱石”;强化价值引领,打造知识体系“标识性成果”;厚植人才梯队,培育知识创新“生力军”,为江苏史学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贡献江苏智慧。
为历史研究与文化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朱庆葆表示,学会下一步将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立足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深化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学术平台,着力提升江苏史学的影响力;凝聚发展合力,传承开放包容的学术传统,充分发挥学术委员的传帮带作用,构建团结协作的江苏史学共同体;培育专业人才,为青年学者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广泛吸纳各界优秀人才,打造富有活力的研究队伍。
在18日举行的江苏史学论坛上,张新科作了题为“侠与义——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保护韩国义士风云录”的主旨学术报告,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卫平、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建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祝宏俊、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大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梁晨分别围绕“官民共治:清代江南地区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进路”“古代希腊国家形态的长时段反思”“困境与突围:皖南事变后中共发展江南抗日武装的策略”“技术方法的引入与时代新史学的形成”等主题作学术报告。
江苏史学论坛研讨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据悉,江苏省历史学会系统开展了江苏、地方史、六朝史、长江文化等特色领域的研究,科学总结了江南地区社会变迁的历史经验,为江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江苏省历史学会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必将为江苏史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会议由江苏省历史学会、江南大学共同主办,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