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乐暨八佾舞服饰文化研究”工作会议召开

2025-01-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杰 通讯员汪洪宇) 1月9日,“传统礼乐暨八佾舞服饰文化研究”工作会议在邹城孟苑召开。专家学者就佾舞服饰与舞具的标准制定达成了共识。
会场
  八佾舞属于雅乐,是古代天子用来祭天的最高规格的祭祀舞蹈。目前各地佾舞表演中普遍存在佾舞服饰和舞具形态混乱不堪的现象,鉴于此,曲阜师范大学冷门绝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董伟作了题为“佾舞之文舞舞服复原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详细梳理了历史上各朝代佾舞服饰的演变历程,明确指出由裼发展而来的裙裳是文佾舞的重要标志。通过深入研究历代佾舞文献,壁画、出土文物,成功找到了“黄鸾衫、银褐裙”对应的舞服实物,并严格考证了冠、带、履、中单等服饰细节,最终实现了对古代佾舞服饰的准确复原。“《礼》以道行,《乐》以道和”,历经三千年的礼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标志,其博大精深之处,服章之美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这些史料的深入分析,为当前各地佾舞表演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永聚点评说,继承与创新之于文化发展,犹车之双轴,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继承属于基础。没有继承,何来创新?只有准确继承文化的精髓,即根、魂、正音,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因此,北宋制式佾舞服饰与舞具的复原推出,具有显著的正本清源意义。这一复原工作不仅在学术前沿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也为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孟子研究院副研究员殷延禄表示,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由孔子承袭发扬,后由孟子继往开来,形成了“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的良好社会风气。多年来,邹鲁学者始终走在礼乐研究与落地的最前沿。研究源头文化的目的,在于进行当代表达,服务于当下社会。优秀传统文化应与国家、社会、经济相结合,既“横着”面向社会,又“竖着”顶天立地,形成“纵横交错”的礼乐文明新格局。北宋制式佾舞服饰舞具的成功复原,不仅在理论上彰显了源头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实践上积极引领了佾舞服饰标准化统一之路,尤其在规范当今庆典活动中的雅乐服饰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合影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乐与服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更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次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传统礼乐暨八佾舞服饰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明确的方向,必将进一步推动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