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2024年12月22日,古陬邑题名碑暨中华母教文化廊道起点碑揭幕典礼及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当年孔子父亲叔梁纥任职陬邑大夫的治所——今曲阜市尼山镇长座村举行。曲阜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此次活动。
古陬邑题名碑暨中华母教文化廊道起点碑揭幕典礼
“古陬邑”碑落成
孔子七十九代嫡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古陬邑”题词首先在活动现场展示。“至圣孔子基金会”学术部主任张凝在致辞中转达了孔垂长对“古陬邑”碑落成的祝贺,感谢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傅永聚、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王钧林、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涂可国、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尚举和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齐金江等各位学者为考证孔子陬邑故里、研究和弘扬儒家文化所作的贡献。邹鲁之地,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在这里习礼作乐,也从这里出发,开始其忧国忧民的一生事业,晚年更在这里删诗书、赞周易、修春秋,为中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礼乐文化的奠基,写下不朽的历史篇章。
曲阜市推出“道中华·齐鲁行·孔子古道行”调研课题,孔子故里在五位学者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发起“古陬邑”立碑题名倡议书。2024年尼山春会期间,齐金江向孔垂长当面介绍“古陬邑”立碑题名的重要意义,孔垂长欣然同意为“古陬邑”题名。孔垂长一向认为,孔子文化应当与时代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古陬邑”之立碑题名,不仅在历史考证的基础上,让历史文化遗迹得以焕发生机,也切合当代文化建设的精神,结合文化旅游和青年学子研学游,可以让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实地感受至圣先师孔子当年生活的场景,并在文化的体验与学习中,建立文化的信仰和自信。“古陬邑”碑落成,我们更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们与孔子的生命连通,进而承担起传承弘扬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孔垂长表示,祝贺“古陬邑”碑的落成和揭幕,至圣孔子基金会也愿意继续与各位同道为传承和弘扬孔子文化而共同努力。
弘扬中华母教文化
傅永聚介绍“中华母教文化廊道起点”碑。他认为,《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海昏侯墓出土之孔子像镜框记曰: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居而生孔子。《春秋左传》亦载:陬人纥抉之,以出门者。杜预注:纥,陬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陬邑,鲁县东南莝城是也。陬邑即莝城。古陬邑(莝城)即今尼山镇长座村。曲阜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闻志成、傅永聚、齐金江和曲阜明德书院院长王道国共同发起设立国学教育基地,使之成为“中华母教文化廊道”的起点。
傅永聚表示,孔孟故乡,尼山至凫村,短短不过三、四十里,却是教育史上罕见的中华母教文化廊道。廊道东起中华文化至圣——孔子母亲颜徵在之故居颜母庄,西至亚圣孟轲的母亲仉氏故居凫村。两位伟大的母亲,都是幼子三岁时丧夫,凭一己羸弱之力把孩子教育成人。颜母教子,志在周礼。孟母教子,志在孔子。她们先后培养出孔孟之道的创始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两千多年。
曲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凯在致辞中表示,“古陬邑”孔垂长题名碑落户于曲阜长座村,我们便可更加近距离、全方位、多角度地享受孔子文化,沐浴儒家思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中,在母亲的呵护与教育中完成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对亲人的感念、对故土的眷恋、对国家的情怀,其实都发源于对母亲的眷恋。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目前,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研究还是相对缺乏。在长座村启动“道中华·齐鲁行·孔子古道行”暨“中华母教文化廊道起点”揭幕仪式,显得尤为紧迫。
清华大学周永东,张凝,济宁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郑庆军,周凯、闻志成登台为《古陬邑》碑揭幕;傅永聚,山东理工大学教授、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宣兆琦,山东省家庭研究会会长王君峰和长座村党支部书记张孝龙登台共同见证。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代国玺,山东省政府参事刘德增,山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员朱亚非,曲阜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王海波登台为《起点碑》揭幕;上海大学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任张安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赵树国,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京传,曲阜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屈恒义登台共同见证。闻志成推介中华母教探源文旅专线。王道国主任介绍了中华文化母教廊道后期发展计划。
合影
随后举办了中华母教文化研讨会、齐鲁古道行研讨会、齐鲁理工学院“齐鲁古道行曲阜工作坊”(筹)揭牌开坊仪式以及特聘研究员聘请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