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成果丰硕,内容更加深入,视角更加新颖,方法更加多元。凡此种种,不仅使得党报党刊史研究成为一个值得追踪的学术热点,也表明党报党刊史研究成为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学术增长点。
不同时期的党报党刊研究
第一,关于建党前后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报党刊研究。围绕党报党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张宝明提出《新青年》最大的孕育之功在于促生了中国共产党,其成长史是中国社会思潮变动的缩影。李良玉指出,《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开始。
第二,关于全面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党报党刊研究。围绕党报党刊的宣传动员,王凤青指出,《解放》周刊为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构建了有利的舆论环境。王宁等梳理了《新华日报》开展读者调查的原因、方法及对调查结果的因应,揭示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复杂局面。
第三,新中国成立至新时代的党报党刊研究。党报党刊与政治动员。朱清河等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日报》是城市政治动员的先锋队和助推器。吴果中等指出,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通过“平凡英雄”式的叙事塑造了新的观看主体和民族国家的精神表征。党报党刊与重大事件。双传学总结了1978—1998年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与经验启示,认为党报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了强大舆论场。党君等指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于MU5735空难报道,主要采用预期新闻,报道整体基调以积极情感为主。
党报党刊史的专题研究
第一,关于党报党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传播。田森杰等指出,延安时期党刊展开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功能。张凯以1943年《解放日报》为线索,分析了第三国际解散时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杨艳喆认为,《湘江评论》和《共产党》以传播新思想、启迪民智为主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梁大伟等指出,《向导》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作出了历史贡献。张蓝天认为,《火线》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布尔什维克化”目标指向在地方党报的报章实践、组织转型和政策调适上与整体中共革命史的关联。
第二,关于党报党刊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林绪武认为,《解放日报》对党的七大的报道,开创了党报对党代会报道之先河,奠定了党报报道党代会的基本雏形。耿显家指出,《解放日报》对原子弹的初期报道偏离了“党报”的基本立场和中心任务,毛泽东提出严厉批评并指导其对原子弹的后期报道及时回到“党报”轨道。吴敏超认为,《共产党人》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党的建设、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的一体推进。
第三,关于党报党刊的出版发行、融合发展。艾红红等探讨了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在香港地区的发行与传播的组织动员机制。吴锋等指出,《晋绥日报》历经从书店发行到邮政发行的组织演变,取得了“地方”深入和“中央”延伸的发行效果。张晓红等围绕渠道拓展、内容深耕、平台建设、经营融合、管理改革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梳理了各级党报融合发展的实际成效。有学者指出,党刊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快和拓展了媒体融合的技术步伐。
第四,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思想。郑保卫等指出,大革命时期瞿秋白的报刊实践丰富了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季为民等认为,党报理论是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的基础性理论,明确了党报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坚持联系群众等。朱清河提出,从《向导》到《解放日报》,党管媒体的践行铸就党媒“党性”与“群众性”双重价值的良性互动与协调统一。李海波提出,“全党办报”的深层动因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的革新。胡雪莲等指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对“全党办报”理念的传承与创新。陈龙认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办报实践经历了上海模式、瑞金模式、重庆模式和延安模式。
鲜明特点与主要不足
2023年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呈现出一个鲜明特点,即注重长时段、整体性探讨,强调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比如,林绪武指出,百年广东党刊经历了孕育探索、逐步发展和稳定兴盛的演变,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的广东篇章。胡雪莲等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媒经历了从报、刊未分到报、刊分野,从以刊为主到以报为主的转变过程。又如,阅读史与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李冬美指出,《边区群众报》的阅读史反映了党的基层组织网络的布局和宣传动员能力的深入。段振华等比较了《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对战后的惩奸报道,认为前者强调人民性,后者强调法治性。凡此种种,均为党报党刊史研究注入了新鲜活力。
与往年相比,党报党刊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及中国化的讨论持续深入,党报党刊的话语建构和宣传动员作用依然受到关注,党报理论与办报模式的研究更加丰富。从研究视野看,党报党刊史研究依然受到新闻传播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等多学科关注。从研究对象看,《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的研究热度不减。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党报党刊史研究的不均衡性、碎片化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改变,同质化倾向、低水平重复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20&ZD3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