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丝路古道对于中华民族“三交”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024-07-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范英杰)7月4日上午,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博物馆)院长陈祥军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丝路古道新疆段遗迹考察与中华民族‘三交’史文物文献整理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

  有助于学院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德斌代表学校致辞并介绍学校科研事业发展及其成就。他特别指出,陈祥军教授团队成功获批冷门绝学项目是学校科研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方德斌表示,项目立项后,陈祥军带领研究团队多次召开研究方案讨论会、成果进展报告会,以及相关工作协调会,快速进入研究状态,扎实推进研究工作,为本次开题论证会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示,今天的开题论证会有助于研究团队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聚焦研究重点,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他恳请各位专家对课题组给予指导,提出科学高效开展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钱文彬代表学院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学院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指出,本课题的开展必将有助于学院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开题论证会开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发展院副院长蔡灿武主持。

  注重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互补性

  开题论证会特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安志担任专家组组长。邀请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崔延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吕恩国、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肖小勇、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亦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俊艳、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闫天灵等为专家组成员。专家指导组组长刘安志主持开题论证环节。

  项目首席专家陈祥军从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价值及研究现状,主要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与成果,总体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总体进度安排与团队成员具体任务分工等方面向专家指导组进行了详细汇报。陈祥军表示,该项目拟在传统丝路研究基础上,聚焦中华民族“三交”史视角下的丝路古道新疆段文物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关注国家重大关切问题、边疆稳定与文化安全问题。团队以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为关注重点,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地理学、宗教学、语言学等角度,搜集中原与新疆各民族及新疆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分析研究丝路古道对于中华民族“三交”的推动、支撑和促进作用。

  项目专家组高度肯定了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围绕项目研究内容,各位专家进行了细致、认真地咨询与评议,并对课题重点、难点、研究路径和下一步努力方向提出建议。

  吕恩国对项目团队的组成结构表示肯定,并围绕“古道”的细化和文化交往交流两方面问题对项目下一步的开展提出希望。崔延虎结合自身民族学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和从事资料编纂的心得,提醒项目组今后应注重对既往研究成果的继承和突破,还应借鉴国外学者的视角。他强调,在研究中应将文物文献与人联系起来,同时注重新疆段内部不同群体以及新疆与周边地区多层次、网络状的“三交”内容。

  肖小勇肯定了项目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指出项目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围绕今后工作提出若干疑问和具体建议。宋亦箫认为,该项目前期基础好、角度新颖、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建议对子课题标题、内容作进一步统一规范调整,并予以具体化呈现。

  梁俊艳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谈了十分详细的体会和建议。闫天灵指出,应注重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互补性,并建议在考察实践中将时间维度置换成空间维度,以此提高效率。

  刘安志作总结讲话,他指出,项目获批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今后还要花大力气去完成,希望项目组认真消化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强调项目实施应着重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确保项目高质量结项。

  项目首席专家陈祥军代表项目组对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课题组将认真学习领会、充分吸纳各位专家的指导建议,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思考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细化研究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