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文字考释就是首当其冲的任务,经过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于省吾、唐兰、李学勤、裘锡圭等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甲骨文4500单字中已经释读出公认的文字1500个左右,近3000个未释字则是留下来的“硬骨头”,而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卡脖子”工程。究其原因,甲骨学家要考释的文字往往是冷僻不用的文字,这些字一般是地名、族徽、山川湖泊等,商代以后至周秦汉时期已经不再使用这些文字。因此,后人用《说文解字》从后往前推勘考释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客观来讲,甲骨文研究尤其是文字考释走到今天已经到了“瓶颈”期,要取得更大的进展则需要另辟蹊径。
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DeepSeek和OpenAI等大模型出现,大大提高了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这些大模型的出现对传统思维方式下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式产生了巨大挑战,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恰恰为甲骨文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和全新的路径。放眼世界,“AI+古文字”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著名的人工智能团队DeepMind与古希腊文专家合作,不仅使得古希腊文字的残字得以修复,而且还确定了这些文字的书写时代。因此,古文字研究走出了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的正确道路,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甲骨智能计算实验室顺应时代潮流,在“AI+古文字”和“科技+古文字”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甲骨文模糊字研究。模糊字主要存在甲骨拓片上,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甲骨文的史料价值。把模糊文字回复和还原成清晰的甲骨文字,这是甲骨文考释的关键基础一环。目前实验室以甲骨文模糊字的特征提取和补全技术为研究重点,逐步提高了甲骨文模糊字修复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努力有望对较严重的各类模糊字实现修复和补全。
二、计算机辅助甲骨缀合。甲骨缀合是甲骨整理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甲骨学殷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更完整的甲骨缀合新材料;二是有助于解决殷商史的重大、繁难问题。目前的甲骨缀合是以人工缀合为主,就是将破碎的甲骨依照其齿缝、兆纹、边缘、盾沟、骨色、字体等特征拼缀起来加以复原。近年来,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安阳师范学院在甲骨缀合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河南师范大学甲骨智能计算实验室尝试另辟蹊径,从甲骨的细微生理特征角度尝试甲骨的缀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甲骨钻凿形态与断代研究。甲骨的钻凿形态是甲骨分期断代的一项重要标准,加拿大学者许进雄是第一个对甲骨钻凿形态作研究的学者。刘一曼在《小屯南地甲骨》一书中将甲骨钻凿形态的演变与分期断代联系在一起,对甲骨学的断代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师范大学甲骨智能计算实验室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理研究甲骨的钻凿形态,目前初步创建了学界首个“甲骨钻凿形态数据库”,并在钻凿辅助甲骨分组分类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四、甲骨文笔迹学与分期断代研究。1957年,李学勤发表了《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一文,他指出:“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是两个不同的步骤,我们应先根据字体、字形等特征划分卜辞为若干类,然后分别判定各类所属时代。”自此,字体与字形成为甲骨分组分类的主要标准。然而依据字体与字形等特征的分组还不彻底,应当细分到用刻手去划分不同的组类,实验室正探索不同组类刻手的笔迹特征与规律,逐片判定甲骨对应的刻手,进而对甲骨卜辞重新进行彻底的分期与断代。
五、甲骨文的人工智能考释。传统上甲骨文字的考释要在形音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对照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等文字考释的传统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随着AI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利用深度学习的技术、语言大模型等对甲骨文未释字进行考释,从而对甲骨文的考释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办法。从文字考释的实践看,传统古文字考释方法与人工智能考释相结合还是大有可为的,两者的深度结合有望解决甲骨文字考释的“卡脖子”问题。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建立了“基于甲骨文多模态大模型的甲骨文辅助考释模型”,并取得初步进展。我们相信,甲骨文的智能考释只有依靠两者的深度交融,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大进展。
六、甲骨文字辨伪。1899年发现甲骨文以来,辨伪工作也随之进行,由此甲骨辨伪学的产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甲骨辨伪有两个层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甲骨作伪技术的提高,与真甲骨几可乱真。二是收藏于民间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甲骨著录书,如《殷墟甲骨辑佚——安阳民间藏甲骨》《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等混入了一定数量的伪片,从而给甲骨学研究造成了很大困扰。河南师范大学甲骨智能计算实验室重视“科技+古文字”的实践与应用。利用超景深显微镜、高性能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设备对甲骨进行了科技辨伪工作,达到了定海神针的效果。
总之,通过“AI+古文字”和“科技+古文字”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相信随着科技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甲骨文研究的一块块“硬骨头”会迎刃而解。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甲骨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