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蛇文化与蛇信仰

2025-01-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说文》曰:“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它”就是蛇。生活于莽原丛林中的古人苦于蛇患,见面都相互关心对方是否遭遇毒蛇。直到今天,我们所经常使用的习语中,也多见如“打草惊蛇、杯弓蛇影、虎头蛇尾、蛇蝎心肠、毒蛇猛兽”之类带“蛇”字的贬义表达,却非常难得找到如“笔走龙蛇”之类的褒义词。在十二生肖中,蛇大概是现实中存在却又十分神秘的动物,以至于人们在创造“见首不见尾”的神龙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化用它的躯体。
  然而,人们又显然是非常着迷于这种让人无法准确形容的神奇动物。《山海经》中提到许多法力高强的山神、巫师都以蛇为饰,诸如手中操蛇的神于儿、雨师妾,珥两黄蛇的夸父,珥两青蛇且践赤蛇的不廷胡余、弇兹等,我们会发现,巫师们盛宠灵蛇,数千年不衰,这些扭动的长蛇在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酒器虎食人卣、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屏风铜构件以及成都出土的镇墓陶俑上也有栩栩如生的表现。蛇是巫师们施行巫术时的重要助手,沟通天地时的趁心工具。
  蛇也被称为小龙,其实或许称它为原龙、初龙更合适,它是最早的龙。不管龙的形态如何演变,蛇元素始终是其构成的核心要素。当然,在我们具体面对博物馆中各种古代文物上的龙纹装饰时,可能少不了困惑,因为其文字说明上有各种千奇百怪的名字,比如蟠螭纹、夔龙纹、虺纹和虬纹等,这些纹饰显然是很不一样的。《广雅•释鱼》的解释可能有助于我们从感观上对其作一个判断:“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这是外观上的区别,实际上龙在成长过程中变化也很大。南朝祖冲之在《述异记》中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虺就是蝮蛇,无角、无腿,图像上看基本上就是蛇;蟠螭接近壁虎,也无角,但长了四条腿;虬龙和螭龙一样,都是幼龙,但虬龙长角了;应龙则是成年龙,长翅膀,也叫翼龙。
  一方面,蛇的历时演变形成了象征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龙,从最早的玉猪龙(猪头蛇身)开始,直到明清时期形成的五爪祥龙;另一方面,以“蛇身”为基础,由蛇身、人首组合而成的圣人形象也在累积,早期文献中的众多神话人物如伏羲、女娲、共工、黄帝等都是人首蛇身神,跟他们有关的文物也有很多,如各地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树、铜镜、画像石、画像砖、帛画中都可以见到这种形象,这类圣人能力非凡,是某一个行业、领域的先驱、奠基人和开拓者,所以,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一类人,是被神化了的形象。如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建立婚姻制度、制作乐器;伏羲不仅发明了种类繁多的人类使用器具,还开创了意义深远的先天八卦,让天地万物都能在其中找到演化的规律。总而言之,他们的创造力往往表现于诸多毫不相干的方面。
  除了作为融合生成的神人(兽)的重要组成部分,蛇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也让其成为一个重要的装饰符号。在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石蛇、三门峡西周虢仲墓出土的玉蛇、盐源出土的蛇蛙铜俎、云南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的西汉蛇纲网状青铜器、辽宁凌源三官甸子战国青铜短剑墓出土的蛇衔蛙铜饰件等重要文物上,甚至是在关键部位上,清晰、醒目地装饰着蛇形纹饰,这让整件器物看起来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器物蛇形纹饰的风格千变万化,大致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北方器物上的蛇纹图案呈现了风格化发展的趋势,造型更为庄重、典雅,而南方器物蛇纹则显得相对狞厉,充满奇幻气息。北方文物中的蛇通常有龙化(或者化龙)的特点,有关造型喜欢在蛇身的基础上(增添其他动物器官)进行修饰,让它们承载更为丰富、多元的理想与愿望。如此一来,它也容易显得板滞,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气候的变迁有关,其实北方出土的早期文物,比如西安东郊南殿村出土的新石器红陶贴塑蛇纹陶罐,上面所盘绕的两条蛇,造型也是非常生动、自然,充满生命力的,说明那时当地人对于蛇这种动物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还是较为熟悉的,甚至可能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与之“不期而遇”,但随着气候的演变,北方越来越不适合蛇类生存,因此它们也就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而那些依赖记忆创作出来的蛇形纹饰则更多地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图案,缺乏现实参照。
  南方文物中的蛇,往往身躯蠕动、扭转盘结、活灵活现,有高度的写实特征,尤其以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江苏等地所见蛇文物居多。以湖北和江苏地区出土的文物为例: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木雕漆座屏,透雕着双凤争蛇图案,独具匠心,造型绝美;而无锡鸿山丘承墩发现的特大型战国早期越国贵族墓中就出土了三件代表性的“蛇文物”,其中的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堪称该墓的标志性发现,八条活灵活现的蛇相互缠绕、盘旋在一起,中间形成镂空的球形,蛇身上还装饰有非常华丽的琉璃釉,显得极为诡异、神秘,我们甚至都不能通过外表来判断它是用来束发的(作为冠)还是用来镇席的。
  今天在中国南方生活着的许多族群,很多族群认为他们的祖先是蛇,一些地区至今还流行在发髻上插蛇簪,表示不忘祖先,不忘根本。以蛇为名的福建(闽,意为宅中奉蛇),有很多地区都存在灵蛇信仰。闽越人崇蛇,建立蛇王庙,还设立祈求风调雨顺的蛇王节,保留着传统的、原始的祭祀蛇神的民俗活动。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