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历史主体的人对自身创造的文化所具有的信心和信念,是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中国人社会实践的总结与升华,它凝结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给人类文明宝库贡献了独一无二的价值理念,使人类文明得以繁衍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仁者爱人的施政理念、讲信修睦的行为准则等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丰富的精神内核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
一是在“道法自然”中汲取自强不息的奋斗力量。自有人类生存以来,神秘的大自然犹如一本神秘厚重的书,耸立在人们的面前,自然规律与人类认识能力的不对称性,使得大自然愈发显示出神秘的力量。如何读懂大自然的喜怒哀乐,是摆在从蒙昧中走出荒野的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人如何从丛林中走出来,走向高于一般动物世界的生活坦途,在于以非常独特的方式向自然学习。如《周易》中普遍采用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认识方式,将人与自然看作有机的整体,以有机思维方式使得人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昭示了向自然学习奋斗精神和学习包容精神的内容。
二是在“万物并育”中汲取共生共赢的团结力量。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是人类在与自然搏斗中所形成的互助共生理念的结晶。这种团结精神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孟子所强调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塑造了中国人以团结为内核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既是自然界相处的一般状态,更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原因。它给中华民族以智慧的启迪,使得和谐共处、各安其位,成为一个民族在秩序下共存成为最佳选择,也使得人的心灵在奋斗与平和的互补中保持张力。其中,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和礼义,促进了人们对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的自觉。
二、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一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天道认同。早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中华民族就摆脱了神意的束缚,将天的意志与人的德性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民为神主”,认为神的意志不过是人愿望的集合。因而,从《尚书》时代起,我们的先民就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将以神意面目出现的人的愿望内化于普通人的心中。由此在日常生活层面,我们民族心灵深处虽然普遍认同天道循环,但这些看似寄希望于神意的朴素愿望,不过是中华民族崇尚德性的体现。而崇尚德性的必要性又是人们凭借实用理性选择的结果。中国人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思维基本是以实用性思辨去解决实际问题。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恶结果的经验对比,使得做一个好人,变成了我们有知有觉的人的自觉行为。因而,日常行为中,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够以朦胧的理性态度,要求自律自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无疑体现出了对以崇德为核心的天道的敬畏。天道与人的德性具有高度的同构性。所以,在传统的“三不朽” 文化中,与立功、立言相比,立德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在“三不朽”中具有统领性的崇高地位。
二是对道义力量辩证转化的敬畏。我们传统有对谦虚的推崇。相信王道而反对霸道。以力量为支撑的霸道之所以难以久远,在于力量的较量中,任何人都无法保证他的力量可以做到天下第一。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是时刻警惕个人实力发生逆向转化的警示。而在人与人的关系或国与国的关系处理中,道义与力量始终处在变化转化过程中,它们都有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因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虚既是对于实力的认同和保存,又是人们对于力量辩证转化的警醒。由此,与人民同行,站在历史进步的力量一边,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底色。无论是君民关系中的舟水之喻,还是传统文化中对于民本思想的推崇,其核心观念是顺应民心。而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则是将国家民族与人民利益的一体性放在中心位置,始终看到江山即是人民的江山,人民即是江山的主体,把为了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从“舟水之喻”到“江山就是人民”,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超越。中华文化中这种以人民为内核的文化特质,是中华文化独特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能够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源泉。所以,关心民瘼,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植根于我们民族心灵的深处。
三是以忧患意识为内核的未雨绸缪的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为对于“天有不测风云”以及事物发展总是存在向其反面转化的可能的警惧。忧患意识核心是对可能出现的不利事物或局面所保持的警惕性。中华文化中这种对于生存中不利场景的预见和防范,决定了我们文化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透过时代的迷雾,看清事物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政党,更是表现出了高超的历史预见性。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未雨绸缪的智慧的自觉,才能保证我们的民族具有抗击自然社会各类风险能力,在应对各种灾难面前才不会惊慌失措。
三、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气度塑造了我们文化自信的胸怀
与其他各民族文化相比,中华文化深蕴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信念和“天下大同”的理想,及厚德载物、宽容和平的特质,形成了开放宏阔的胸怀与气度。
一是中华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吸纳其优秀成分为我所用,充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中华文化强调“天下为公”,将公平正义作为人的价值取向和突出的理性精神,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与人相处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以宽容的胸怀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从不以垄断真理自居,因而各种思想学说间难以构成对抗性矛盾,也不会让人变得狭隘和偏执。
基于这些特点,中华文化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总是力图与其他国家携手相助、共同前进。这种文化基因和宏阔开放的气度,使得中国能够敞开胸怀接纳外来先进文化,把自己融入现代化世界潮流,迅速发展。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