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六大考古新发现榜单揭晓!

2025-02-19 来源:光明文化记忆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新鲜出炉啦,快来看一看都有哪些项目吧!
入选项目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
  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
  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
  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坐落在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与红旗河交汇的玄武岩熔岩台地之上,分布范围超过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和龙大洞遗址是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拥有中国长白山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年代最早、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是东北亚最早开发利用黑曜岩原料的遗址。对于探讨东北亚史前文化演化与互动、人群扩散与环境适应以及细石叶技术的起源等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是近年来东亚旧石器考古世界级的重要发现。
和龙大洞遗址出土的线雕骨器
  图片均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提供
  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遗址坐落在一处台地上,高出周边农田1~2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的文化遗存,以上山文化遗存为主。
  下汤遗址贯穿新石器时代的始终,是我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为研究区域文化演变和万年稻作农业史提供了连续性的新材料;它展示了上山文化时期土台林立的全新聚落格局和社会组织结构,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聚落要素最为完备、结构最为清晰的定居村落之一,为研究我国南方地区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样本。
遗址近景(西→东)
  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
  寺洼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遗址西靠九龙山,面向洮河,遗存主要分布在山前平缓坡地上,发现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以及辛店文化遗存,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内容及模式。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发展而来,一路向西北、西南开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高水平专业化彩陶生产、交换和贸易为特色,重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孕育了西部诸多考古学文化,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早期通道,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
  为进一步揭示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近年来周原考古以寻找墙垣体系与先周文化大型建筑为重点。通过“大范围追踪性钻探”与“重点部位针对性发掘”,发现王家嘴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
  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群的发现,为判断周原遗址为灭商前周人都邑提供了关键证据。以往西周城墙发现与发掘较少,有关西周城墙结构、西周城址形态的认识缺乏。周原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墙的发现,特别是宫城南门与大城东门的发掘,不仅促进了对周原聚落形态与性质的认识,更提供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
宫城南门门道(南→北)
  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经考古调查与勘探确认,武王墩墓地存在独立陵园。陵园占地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四周由周长近5000米的围壕围合而成。陵园中部偏北为主墓(一号墓),主墓西侧分布有大型车马坑、大型陪葬墓,陵园南部还有大量祭祀坑。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大型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史料、出土文字材料等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该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武王墩的故事:探寻恢宏灿烂的楚文化——安徽武王墩墓发掘现场印象
武王墩墓墓圹(西南→东北)
  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本年度发掘涉及14个遗址点,分别关注镇区瓷业发展(御窑厂遗址、落马桥遗址、观音阁窑址)、原料来源产区(高岭瓷土矿遗址、东埠明清码头和古街遗址、长明大午坑明矿遗址)、燃料来源产区(建溪码头、樟村坞码头)、道路交通网络(刘家下弄、詹家下弄、狮子下弄)、多元宗教信仰(泗王庙、天后宫、清真寺),总发掘面积达2275平方米。依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判断时代从南宋晚期到近代,取得了重要收获。
  上述发现不仅可为研究六百余年间景德镇瓷业面貌、聚落扩展、城市结构与管理、人群组成和信仰、原料开采与加工运输、景德镇市内手工业分工与形态的变化、御窑和民窑的关系、市场需求对景德镇产品的影响等内容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从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独特的瓷器生产面貌、对多元瓷器生产技术的吸纳和进步,对窑砖再利用的城市建筑风貌反映的独特艺术,手工业发展和导致的社群扩大、信仰的多元化,对昌江东岸滩涂地的回填与形成居住地、对城市排水网络实施地下化的管理反映的对土地的利用等方面,找到了景德镇因数百年瓷器生产而形成的世界文化遗产要素。
御窑厂出土瓷凤首执壶
入围项目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河北阳原县新庙庄旧石器时代遗址
  四川马尔康市孔龙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西藏康马县玛不错新石器时代遗址
  北京市琉璃河遗址
  广西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
  河南洛阳市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  
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