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月5日,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主任朱展云研究员团队在漆器文物保护研究中取得新突破。其成果以题为“Shedding new light on lacquering crafts from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 CE) by revisiting the lacquer screen from Sima Jinlong’s Tomb”的论文,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上。
北魏漆器因现存实物较少且研究不足,学界长期以来对其制作材料和工艺的认识相对有限。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风作为该时期为数不多的漆器文物,以其精美的艺术表现和复杂的制作技艺广受瞩目。本研究基于文理融合的跨学科方法,对该漆屏风的制作材料与工艺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析,深入揭示了其层次结构和制作工艺的核心要素,为北魏漆器工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科技支撑。
研究结果表明,该漆屏风采用了传统的垸漆、布漆、糙漆、描漆技艺,生漆确认为来源于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的天然漆,织物层由苎麻纤维构成。此外,研究团队发现屏风颜料中存在多种颜料混合成色的现象,这在漆器文物中较为少见。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北魏漆器的材料运用与审美传统提供了科学参考,同时也为漆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