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考古现场
“纪念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档案文献展”开展
2025-08-05
作者:
李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超)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距今约24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青铜乐器。8月2日,“人类共同的音乐记忆——纪念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档案文献展”正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人类共同的音乐记忆—纪念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档案文献展” 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2025年4月,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编钟上刻写的3755字铭文与编钟之声共存一体,相互验证,成为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纪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有声文献”。记者来到现场看到展出的曾侯乙编钟发掘原始档案,考古工作者手稿、笔记,以及学术研究报告、编钟测音及复制原始资料、演出录音带、唱片、海报等珍贵的文献资料,回溯其发掘的历程。
展览现场展出的“1993年中国第一张有声贺卡:《曾侯乙编钟》微型唱盘及设计样稿” 本网记者 李超/摄
展览现场展出的“1992年曾侯乙编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曾侯乙编钟研究》成稿” 本网记者 李超/摄
展览现场展出的“1978年随县擂鼓墩一号墓田野记录”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本次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详实的文献资料、部分出土文物及多媒体展示,系统回顾了曾侯乙编钟的发现、研究、保护历程以及此次申遗成功的关键节点,深刻阐释其作为“人类共同音乐记忆”的全球意义。
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
【编辑:齐泽垚】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为区域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多维探索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
人工智能使制造业生产效率先降后升
关注数智技术带来的多重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