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重要讲话。讲话从充分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做好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等方面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指明了方向。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考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考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提供了发展的根本遵循。这些论述在考古工作者中引发了热烈反响,感受到鼓舞的同时,也充分明确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认识到“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为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不仅是考古工作人员的责任,更是当今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这就要求考古工作者要将最新的重要考古成果分享给人民大众,正如《人民日报》所刊发的《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所指出的,“考古成果与公众距离越近,文化自信的根基就越深厚”。每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正是这样一个与公众分享最新考古成果的重要平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文物报社“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自1990年启动以来,至2021年已经举办了32届,评选出320项考古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自2002年开始,每年评选出6项重大考古新发现(俗称“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2001~2020年评选出的120项考古新发现已正式出版(《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01-2010)》《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11-2020)》)。这些考古发现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考古成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随着公众对考古工作关注度越来越高,“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在公众中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每年的考古新发现评选,并主动了解考古发现背后所蕴藏的中华文化。比如,去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发掘,从当时的视频直播,到如今的评选,一直热度不减,公众的认识层次也不再限于惊叹文物之美,而逐步了解文化互动,进而形成“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等认识,从文物鉴赏,到了解文明发展脉络、坚定文化自信,这正是中国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的意义所在。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是公众考古的先行者,如今更是基于新兴网络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如通过“文博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等公众号对评选活动进行介绍。“文博中国”中还设立了“2021十大考古”专栏,对所有参评项目的概况、发现、发掘、意义进行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还通过中国社会科学网进行了网络直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除了全国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如,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社主办的“2021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也评选出“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等等,经过省市媒体的宣传,公众开始重视家乡的考古新发现,这些工作有力提升了民众对考古工作的认识层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考古工作“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每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新发现”重要考古新发现的评选、宣传,让公众越来越懂考古,透过文物看文化,这对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推进意义。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