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已接近尾声,2025旋即就要来临,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学术人,2025年在学术上该有哪些作为呢?
2025,距离2035只有10年,这十年可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十年,如果这十年中国教育能获得突飞猛进发展,那么就会极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学术具有很强的自我辩护能力,如果缺乏自我批判意识,就会造成保守和僵化。只有学术强化了自我批判意识,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引领作用。要转变学术风气,必须从学术创业开始。
学术创业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创业方式,它以创造精神财富为目的,不同于其他创业以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且是以育人成功为载体。人才是学术创造的具象化,没有人才这个独特中介,就难以展示精神创造的魅力,这也是立德树人的真谛所在。在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中强调以文化人,教师要具有启智润心的育人智慧启发后进,使后进实现超越性发展,在学术创造上、科技创新上作出突出贡献。在学术创造上没有捷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切不可抱有一劳永逸心态。学术是一个终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潜下心来认真钻研,瞄准学术难题和社会关切问题,持之以恒地探索,如此方能获得重大突破。学术探索精神本身就是一笔巨大财富,以此启迪后辈,才能够造就栋梁之才。学术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万不可粗制滥造、矫揉造作,必须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使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内心、无愧于人民的业绩来回报这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是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特别要求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品质,从而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必然改变大学的学术生态和学术生存方式,学术人必须认真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冲击,必须学会与人工智能技术共舞,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伴,重塑自己的学术生涯模式,再造学术规范,这将是一次彻底的学术革命。传统的重复性劳动模式已不是必要了,唯有创新精神永存,唯有创业品质能够坚持下去。创业过程就是一个面对风险、应对危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也是一个忍受挫折考验的过程,只有学术不断创业,才能培养学生具有不懈的创业品质,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不落伍,才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学术创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龙头,只有教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首先需要远大的理想目标,要心中有梦,这是奋斗的动力源。其次要有冷静的理性思维能力,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善于取长补短,善于把自己优势发挥到最大。再次要善于抉择,善于排除各种干扰,善于坚持自我发展方向。再其次是要善于进行合作,善于集合众人之力解决重大难题,毕竟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合众人之力才能又快又好地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然后是要善于把握一切有利条件和创造机遇,促进难题的解决,任何时候都不能消极等待,都必须主动出击。同时还要注意防范一切可能的风险,必须认真细致,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注重团结,克服分裂,阻止内耗。最后是当出现失败打击时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及时止损,避免产生自我内耗,要把失败当成必然的经历,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从而让自己轻装上阵,这种逆境奋起能力是人生进步、走向成功的最大武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人只有在奋斗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乐趣,人只有在奋斗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当人们把学术当作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教书育人工作就格外具有价值,因为教书育人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精神传递的过程,就是把文明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过程,此时,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精神生命的延续,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独特创造,如此就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异常恢弘的学术画卷,在这里可以描绘出每个学术人璀璨的人生,因为学术本质就是创造,学术工作本身就是创业,学术创业使学术回归了自身。
(作者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