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极高评价,开“中学西播”之先河的南大人

2022-06-07 来源:南京大学官网

  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百年名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所大学能够吸引一些对人类作出重大历史性贡献的伟大学者在此校任教。南京大学亦是如此。百余年来,南京大学集聚过不少学养深厚的泰斗级学者,而厉麟似则是其中一位较具代表性的人物。厉麟似20世纪30年代曾执教于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国立中央大学,任文学院教授。而据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大楼》一书等史料,其亦曾任南京大学另一个重要前身金陵大学教育学系教授。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南大人”。但由于厉麟似曾在多所知名高等学府任教,他“南大人”的身份常常被埋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微博纪念厉麟似教授(图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0年,在厉麟似先生逝世50周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发文纪念厉麟似先生,称其“为中国教育发展和中欧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厉麟似与毛泽东、周恩来等29人一同入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资料库”。

  厉麟似曾是周恩来留德时期的同学与战友。1949年,他拒绝了蒋介石的赴台邀请,在周恩来的挽留下留在了大陆,为新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奠基,是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由于厉麟似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卓越贡献,他分别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等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为近现代中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十位教育大家”,并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界代表人物被中国教师博物馆推荐入选“中国教师发展基本陈列”。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撰文称:“厉麟似的教育实践与理论主张开中国教育之先河,并对中国的现代化教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抗战期间,将‘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的厉麟似影响了大批爱国青年和抗日志士,被誉为‘中国的圣雄甘地’。”

  中央统战部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不忘初心,留学报国之路》专题也对爱国教育家厉麟似进行了大篇幅的专门介绍。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撰文道:“翻开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值得佩服的人很多,令人感动的人也多,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英雄人物便是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厉麟似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抗战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矢志报国、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勤于学习、艰苦奋斗的个人品质值得每一位留学生向他学习!”

  厉麟似对我国教育和抗战事业的贡献世人并不陌生,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其实还与他在中欧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不无关系。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曾言:“世人多知麟似先生西学了得,殊不知其国学造诣亦堪称道。”这番话也印证了,有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领域佼佼者的学子们,在努力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传统国学的修习。

  始于国学,终于为国而学

  厉麟似在国学方面可谓名副其实的“家学渊源”。他1896年出生在著名的书香世家杭州厉氏家族。其家族自清代康乾年间大文豪厉鹗始,世代均为饱学之士。其祖父和曾祖父皆为清代举人,开馆授业,桃李满园。他的父亲厉良玉也是一位国学大家与教育家,是西泠印社创立发起人之一,中日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的先驱,对日本近现代印学和书法影响颇深,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日本汉学家都曾从其学习篆刻艺术。作为近代中国金石文化的集大成者,厉良玉的篆刻作品享誉海内外,被世界各地藏家所竞相收藏,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厉家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在孩子十分年幼时便让他们开始读家塾。厉麟似两岁开始识字,三岁便入家塾读《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代经典读物,并由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亲自授业。自幼的家庭熏陶和严格的家庭教育为厉麟似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国学功底。

  当时的旧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外国列强侵略和欺辱。厉麟似自少年时便立下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而奋斗的志向。1915年从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毕业后,厉麟似先赴日本上智大学留学四年,学习教育和语言,后又远赴当时的世界一流强国德国继续求学,并先后获得了德国耶拿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与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开创国人“中学西播”之先河

  国内以往对于“中学西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传教士身上,其实我国国人在“中学西播”方面亦具优势,并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德国游学的厉麟似便开始积极向西方知识界人士介绍和传播汉文化。厉麟似对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等一批西方汉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帮助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等汉文化,进而助推这些西方汉学家对汉学进行更为有价值的准确的传播。

  为研究与传承汉学,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厉麟似于1921年在德国创建了景星学社(德文:Gesellschaft des Brillanter Stern;英文:Brilliant Star Society)。这是中国国人在西方世界创建的首个以汉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开创了国人“中学西播”之先河。学社集聚了一批中西方的优秀学者,如卫礼贤、林语堂、陈寅恪等,都曾是景星学社成员。厉麟似与景星学社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文化艺术、中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中学西播”方面均起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作用。他还曾是德国首个“中国学社”的重要成员。该学社由卫礼贤创建,致力于帮助西方人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厉麟似曾协助学社创办了《中德年鉴》、《中国》等数种汉学研究报刊,并积极参与主办各类中国文化报告会和展览会,内容涉及中国文学、音乐、书画等诸多文化领域。厉麟似扎实的汉学功底、出类拔萃的语言能力以及他的聪颖、热忱使他成为卫礼贤研究汉学后期阶段最为重要的“左膀右臂”。厉麟似除了帮助其德国友人卫礼贤研究易学及其他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艺术外,还在其兄长、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人厉绥之的协助下将不少中医医案、中医古代文献和方药等译介到了西方世界。厉麟似归国后,其所创建的景星学社同样集聚了一批国内的知名学者,如徐悲鸿、厉绥之、陶行知、梅兰芳等。

  1930年,厉麟似怀着满腹经纶与满腔爱国热忱返回祖国。归国后的厉麟似曾担任蒋介石对德外交顾问,并分别与蔡元培、朱家骅、徐悲鸿、陶行知、陈立夫等人一同发起创立了国联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中国联合国同志会、中德文化协会、中意文化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等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对外组织与文教组织。蒋介石曾称赞厉麟似“学问很好,有才干”,并写下亲笔信力荐。他还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厉麟似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德外交关系的主要推进者之一,也是中国国联外交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国学功底深厚,并精通德、日、英、法等六国语言,引进并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著作及影视作品,同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到了西方世界。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就是由厉麟似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进而获奖的。

  厉麟似也是我国国际传播界的先驱与巨匠。1936年,他与顾维钧等人一同被推举为国联中国分会——中国国联同志会理事。作为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对外组织之一,国联同志会对中国争取国际舆论生存空间和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7月22日,国联同志会致电日内瓦国总会、各国分会告知卢沟桥事变之经过,敦促各国政府制裁日本,以维正义而保和平,在舆论上赢得了主动权。抗战期间,厉麟似竭力发挥国际舆论的力量,以其自身的影响力及自己长年来积累的与欧洲各国政要及传媒界人士等保持的友好关系,推进对欧抗日宣传,努力为中国人民抗战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作为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创始成员,他还曾组织救亡协会下设的国际宣传委员会扩大对外宣传,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中国日报》曾撰文称:“厉麟似博士以其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与外交史上的地位而著称,对于推动中国和欧洲及国际联盟的关系,增强中欧人文纽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厉博士是连接中欧文化的一座桥梁。他在帮助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西方的进步思想。”钱学森曾评价厉麟似称:“厉先生学贯中西,融会古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我们后辈青年树立了榜样。”(陈春芳 张思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