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14日至16日,第三届外语教育学学术论坛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召开。大会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的瓶颈与突破”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共同探讨外语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洪明,学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张虹教授分别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严齐斌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本次论坛聚焦技术变革为外语教育带来的深刻挑战与全新机遇,着力探寻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前沿路径,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他期待与会专家能在外语教育理论创新、课程体系重构、跨文化能力培养以及中国特色外语教育学体系构建等领域激发新思路,凝聚新共识,为我国外语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发展贡献更多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理论成果与路径支持。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王文斌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乃至社会结构,呼吁与会各方把握契机,集思广益,通过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共谋外语教育的发展大计。
主旨报告环节,王文斌以“以提升外语教育理念为旨归:话说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初衷”为题,指出当前学界对外语教育学构建初衷与核心概念仍存在认知不足。他系统阐述了外语教育研究应重视的20个问题,包括“外语教育研究需要顾重第一性原理”“外语教育研究需要顾重以真问题为导向”等,旨在深化学科理解,厘清基本问题,推动学科向系统化、成熟化发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原副校长何莲珍教授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素养,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为题指出,外语教师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外语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大学外语教育深化改革之需,应以信息技术促进课堂革新,以科研引领教学创新,助力学生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全球胜任力,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柴改英教授以“外语专业如何培养有作为的国际传播人才”为题,指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外语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使命。她介绍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及中国理解力、区域国别理解力”等国际传播“五力”培养目标,以及“理解中国—知行浙江—沟通世界”深度融合,“需求—目标—体系—实践”一体推进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罗少茜教授以“人工智能会取代外语教师吗”为题,指出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外语教师所独有的教育智慧与临场机智是算法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她结合真实课例,诠释了教师如何以不可替代的教育智慧,实现与机器的协同共生,最终超越技术,回归育人本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陈新忠以“以精神为引 以育人为要——高中英语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之道”为题,指出弘扬教育家精神是高中英语教师回应教育强国时代呼唤的关键。他深入剖析了教育家精神的六大核心维度,并具体阐释了高中教师如何将其融入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课堂实践与育人全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植根中国、兼具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以“做大模型时代外语教学的设计师和定稿人”为题,指出大模型俨然成为外语教学的效率工具,但尚不具备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和场景自发设计、规划课程和教学的能力。外语教师应与人工智能互启互创,以会通智能和增强智能,促进外语教学提效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主任、《中国外语》编委肖琼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阿拉伯语教育:外语教育学框架下的个性分析”为题,梳理分析了阿拉伯语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所凸显的人文性、汉语母语者在面对阿拉伯语专业学习时的挑战性、高校“零起点”阿拉伯语专业传授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性等特征,探讨阿拉伯语教育应当坚守的价值原则和可予创新的路径方法。
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栗家华以“AI智能体场景解决方案”为题,以火山引擎Coze平台为例,解读了AI智能体在应用广度、技术厚度和场景深度三个维度的演进趋势,介绍了通用场景中如何利用智能体实现内部流程自动化与效率提升,探讨了AI智能体如何深度赋能垂直行业,推动业务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专题研讨中,与会者分别围绕“文学胜任力与外国文学教育转型发展”“新时代外语学科范式转型”“AI赋能基础外语教师教材使用研究与实践”等主题深入交流。专题研讨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的前沿议题与实践中的真问题,多角度呈现了研究成果。
在平行论坛中,全国大中小学专家学者围绕“外语教育理论建构”“外语教学实践创新”“AI赋能外语教学研究”“生成式AI外语应用”等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为推荐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参考。
会议开始前,举行了主编论坛。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学科发展、青年研究者培养、办刊与学术规范”展开研讨。本次会议共设8场主旨发言、1场主编论坛、15场专题研讨和13场平行论坛。
本次大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承办。
主办方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