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STEM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2025-03-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张明亮)3月12日,记者从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悉,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发展与学习”课题组李红霞老师一项关于儿童数学焦虑的研究“Examining the Dynamic Links among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Mathematics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Dimensions of Mathematics Anxiety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 Four-wave Longitudinal Study”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发表在国际教育心理学顶级期刊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上,深入剖析了儿童感受到的教师支持与多维数学焦虑之间的双向联系及其作用机制。

  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简称STEM)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近几年,“认知发展与学习”课题组不仅聚焦于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更致力于将研究成果与STEM教育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课题组负责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司继伟表示,通过探索数学焦虑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开放的STEM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团队采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行为实验以及STEM项目实践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小学生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数学焦虑不仅与个体的数学能力、学习态度相关,还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STEM教育资源分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团队提出,对于学生,应培养数学兴趣与成长型思维、积极参与课堂与同伴互动、学会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对于家长,应树立积极的数学态度、提供情感支持与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
  此外,课题组还关注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数学焦虑等学业情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构建健康、包容的STEM教育生态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创新成长的学习环境。
  在STEM教育理念引领下,课题组关于儿童与青少年数学焦虑的研究无疑为培养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涌现出来,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