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 吴楠 通讯员 陶家韵)11月8—10日,“桐城派教育理念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桐城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专家合影 主办方供图
在开幕式致辞中,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会长王子龙表示,此次桐城派学术研讨会结合学校办学120周年,确定了“桐城派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研讨会主题,同时新建了桐城派研究陈列馆,彰显出学校发展与桐城派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学校的创立源于桐城派大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益于桐城文脉和文化的传承,学校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借助于桐城派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王子龙进一步谈到,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桐城考察,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给予我们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大力弘扬桐城派文化当代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桐城派学术研究走向深入。
开幕式 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曹虹谈到,桐城派亮相于世之际,就挂怀于桐城与“天下”的关系,抱有这种“天下”襟怀的桐城派作家,饱含着天下文教的信力与激情,内化为桐城派的一种精神气质或学风素养。桐城派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社会的教育转型具有多元关联。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学者并不一味固执正统,还能思考如何以“因时适变”为方法,对古文观加以扩容。姚鼐凝练了“义理、考据、辞章”的文章三要素,这一慧解作为一种理论遗产对后期桐城派的发展影响深远,也一直影响着近现代教育转型下的学问与人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达敏认为,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学者群体在教育中主张向西方学习,这一教育理念产生了恢宏的历史效应,而张裕钊、吴汝纶等桐城派学者在莲池书院等地的教育实践,亦为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幕式由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王宏伟主持。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主题沙龙,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林存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欧明俊、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董根明,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围绕“桐城派教育理念与实践”主题进行了圆桌研讨。主题沙龙由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汪孔丰主持。
在主题沙龙环节,学者们谈到,桐城派学者不仅是文人也是教育家,他们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优良的师德师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和研究。
主题沙龙 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主题沙龙环节后,与会专家学者分为三组进行研讨,并在闭幕式上进行了小组研讨汇报。闭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德建,安徽大学出版社社长刘德萍、安徽省天城中学汪茂荣和合肥大学副教授任雪山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桐城派研究的未来趋势谈了各自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马昕对此次会议成果进行了学术性总结。闭幕式由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陶家韵主持。
在本次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史馆和桐城派研究陈列馆,以及六尺巷片区、方以智故居、姚莹故居等桐城派文化遗存。
会议由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安庆师范大学和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桐城师专桐城派研究中心和桐城师专社科联承办。
六尺巷 本网记者班晓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