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交流会举行

2024-0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为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5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承办的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交流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交流会会议现场校方提供

  家庭教育迈向科学化和专业化

  家庭教育研究院既是提升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学术机构,也是破解当代家庭教育问题和挑战的服务阵地,未来将不断发挥理论研究、政策建议、实践探索、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功能,全面赋能家庭教育,让每个家庭有机会享受科学育儿的益处,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智慧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王新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张艳萍,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程静,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专家团队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王新立和钱旭红共同为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揭牌,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在家庭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与会领导共同为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揭牌 校方提供

  王新立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家庭福祉和国家未来至关重要。科学应对新时代家庭教育新问题是当前紧迫任务,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成立是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张艳萍提到,上海正积极构建新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而华东师范大学在模式探索、课程建设、创新做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钱旭红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将聚焦家庭教育的关键问题与特殊规律,以科研、培训、推广、交流等为抓手,推动科学化、实践化、动态化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探索,不断产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闫寒冰介绍了家庭教育研究院的使命愿景及未来规划。她表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力量和资源整合优势,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内容与模式的深刻变革,力求以更科学的理念、更有效的策略、更实用的方法推动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同期成立。委员会汇聚了多领域专家学者,以确保研究的专业性与前瞻性。学术委员会主任庞维国表示,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经验性特征为研究院的学术工作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无限可能。研究院将立足实践,多学科多维度开展研究工作,为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家庭教育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家庭教育领域,改善未来家庭教育生态,正成为教育新热点。会上发布了“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该系统由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联合北京京师励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旨在为家长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陪练空间,助力实现高质量、个性化、全周期的家庭教育服务。

  据介绍,智能陪练系统针对常见家庭教育问题,通过构建全面的亲子能力图谱,明确亲子沟通中的关键能力,并通过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陪练体系支持场景实训。家长可通过情境和问卷判断自身能力现状,也可以直接选择自己的薄弱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与练习。系统则会根据互动陪练过程中家长的表现给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评估反馈,提高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场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亲子间的理解与沟通,塑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家社协同,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联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共同开发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主题的数字化课程群”,通过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支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发展需要。

  负责老师表示,该课程群基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内在结构,由多个专题有机组合而成,并充分考虑地域、学段的差异性,强调“协同育人”的着力点应放在加强多方主体参与,多层次深度互动,多角度呈现,兼顾学术研究与实践逻辑,同时重视内生动力和持续发展,形成课程与实践变革的密切互动和相互生成。

  深入研讨家庭教育如何走向科学

  家庭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后,家庭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聚焦“走向科学的家庭教育:关键挑战、创新实践与发展方向”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聚焦“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生育政策调整、女性力量崛起等因素引发当前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两孩家庭、三孩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核心家庭、跨国家庭等新型家庭结构逐渐增多,导致亲子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科技产品的普及,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庞维国提出,当前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家庭教育中的“内卷”和“放任”问题并存;家庭教育中“从众”和“盲目跟风”现象比较突出,甚至表现出极端化倾向——家庭教育投入高昂,过度教养问题突出,家庭教育方法缺乏理性。

  追溯“家庭教育问题背后存在的多重深层根源”,专家们普遍认为,既有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中高考强导向,以及教育与职业需求不匹配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缺乏对孩子个性化发展的认识、过分以家长为中心、忽视孩子内在动机等家庭原因。张艳萍提出,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失却了自身的明确定位,而被社会焦虑和学校教育中的竞争裹挟着推进。

  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创新实践”,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解决当前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加强校家社协同,实现专业支持、环境浸润与社会服务同向而行。一方面可通过设置系统化的培训课程,研发相关的家庭教育研讨和咨询平台,助力家长教育素养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撬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提供新的可能。闫寒冰表示,每个家庭几乎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惠及每个家长的个性化教育支持面临成本与效益的巨大挑战,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通用的使能技术,可以在应对这一挑战方面发挥巨大潜能。此次推出的“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即是一次创新探索。

  与会专家还围绕数字时代家庭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展开深度对话,认为家庭教育研究应当围绕家庭教育特质、家庭沟通、家长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多种能力形成机制等关键问题与实践逻辑,采用个案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哲学研究等多种方法,重点关注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家庭教育方式、为孩子设置个性化教育、找准撬动孩子发展的最有力的突破点,以及提炼解决常见家庭教育问题的流程与思考模型。同时家庭教育研究需要置身社会生态系统中,在学校、社会、政府、家庭的协作互动中全面赋能家庭教育,实现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家庭养育实践。

  据了解,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的多领域专家不仅开展了家庭教育理念重构、多主体协同的儿童成长、家庭关爱帮扶联动机制研究等多个课题,还围绕家校社协同、家庭“隔代互学”、儿童学习理论、孩子性格培养与塑造等研究热点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奠定了学校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同时学校特别关注面向社会的家庭教育服务,以半年为周期,连续举办“与孩子共成长——走向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公益论坛,通过向社会传递家庭教育理念,推行科学养育方式,携手广大家长和教师群体,共同关爱下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2023年11月,华东师大面向社会推出了首个家庭教育微专业,以一种创新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迈出了家庭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资源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有力步伐,也为家庭教育研究院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