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3-06-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

  第六届西部高教论坛在陕西西安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当代教师教育》编辑部、重庆文理学院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围绕“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ChatGPT的出现在化解乔布斯之问的同时,也对中国大学传统教育优势提出了质疑,包括传统“大学作为知识中心”的地位将发生动摇,传统大学所承担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受到质疑,传统大学所从事的社会服务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被ChatGPT替代,传统大学的教学功能受到严峻挑战,管理人员大量工作也将被替代。在大学加速发展的今天,ChatGPT预示着新型大学的出现,新型大学可能不再需要集中的场所,大学管理者主要职责将转向负责学习资格认证,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当好学生发展顾问。为此,要从高等教育哲学视角深入探讨ChatGPT对高等教育地位的挑战,思考传统大学会在多大程度上被ChatGPT替代、传统大学是否会与新型大学融合、大学究竟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存在还是仅仅作为一种机构功能的存在,以及大学对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当下,尽管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无法下结论,但毋庸置疑,ChatGPT为中国大学发展转型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而中国大学只有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才能展现后发优势,同时ChatGPT也要求大学管理系统对大学功能进行系统调整。

 

  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我国在世界大学排行,科学论文数量、高被引和专利数,出国或来华留学规模,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愿景陈述有待完善、可持续发展未得到重视、忽视对第一生产力的保护等关键问题。为此,需要在尊重科学进步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才和资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树立危机意识、拓展世界胸怀、创新管理手段,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实现了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其中内涵式发展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扩张时期,面临办学资源紧张、处于粗放式发展而提出的,主要关注的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达到办学条件要求,注重特色发展,提高质量,办出水平。高质量发展是在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高等教育的资源约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背景下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要由关注自身发展到注重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经济服务,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由内涵式到高质量,需要改变传统的“存量决定增量”的增长模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重塑高等教育体系,尤其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一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会发生急剧变化,表现为专科层次培养规模占比下降,研究生教育占比快速提升,本科教育占比会稳中有升。另一方面,在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等教育的精英性会不断增强,不但体现为研究生教育扩展和专科教育占比下降,更体现为研究型大学的快速发展和在人才培养中的规模和占比的提高。为此,区域高等教育应该更加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规模。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应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简单用数量与规模与发达地区进行比较。同时,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应该向西部政策倾斜,鼓励西部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后,区域高等教育还需要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结合。改变存量决定增量的增长模式,真正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实现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有梯度、有层次的目标,衡量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应关注底线,即“木桶中的最短板”,以底线思维破解制约其发展的内生困境。尽管21世纪以来,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切实提高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而不是缩小。面对西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平台供给结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秩序等方面的多重问题,破解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须不断突破和克服原有“追赶战略”思维,而应提倡“不可替代”思维,通过补齐发展短板树立发展信心,一体化构建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崛起的“一体两翼”。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补齐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学科短板,兼顾“以量谋大”和“以质图强”,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谋划、交叉融合、结构优化和社会职能,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型学科集群生态系统,突显特色学科发展。通过顶层设计与底层联结形成具有系统化和整体性的“点、群、域”合纵连横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振兴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形成“合纵连横”的战略平台新格局。西部高校应注重“外引”和“内培”人才相结合,激发西部高等学校吸引人才的“聚集力”,激活西部高校人才驱动创新的“能动力”,为构建西部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人才支撑,造就一流自立自强人才方阵。

 

  将东部作为一种视角审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对构建新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现实意义。从东部视角全景扫描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有如下基本现状:一是从宏观政策环境看,较之东部,西部高等教育能获得更多国家倾斜性政策;二是从中观要素资源看,较之东部,西部高等教育通过多个国家专项计划获得优质办学资源;三是从微观办学效益看,较之东部,西部高等教育并未显示出缩小与东部高等教育差距的趋势。从东部视角看,西方高等教育要积极转变发展范式。一是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中发挥西部高等教育独特优势以实现与东部高等教育的同频共振;二是以增强自身办学治校能力为抓手,不断提升办学效益而减少对宏观倾斜性政策的依赖;三是克服既有思维惯性以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办学模式突破既有“东强西弱”的办学格局;第四,从东部视角看,西部高等教育需要在发展方法论上做出根本性变革与创新,以未来眼光、全球视野、中国格局和西部品位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法论。

 

  共同富裕视角下西部教师教育振兴的实现与西部教师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西部教师教育振兴是助推教师教育整体振兴、乡村振兴以及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一条有效途径。共同富裕视角下西部教师教育振兴即是西部教师教育的“全体”与“全面”振兴,又是西部教师教育的“数量”与“质量”振兴,还是西部教师教育的“共享”与“共建”振兴。

  共同富裕视角下西部教师教育振兴必须遵循以下三重逻辑:第一,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行动逻辑。从开始侧重供给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制度等外在的供给侧改革,逐渐转向侧重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内涵式发展。从注重优师培养到注重优质师范打造,即从结果上缓解西部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补充问题,走向从源头上解决西部地区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问题。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再到新师范教育。从优先发展高水平师范大学,到推进西部教师教育的整体振兴。第二,观照共性与特色的关系逻辑,强调国际化、中国式、在地性和校本化的统一。第三,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成效逻辑。效率体现为“做大蛋糕”,借助各方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加快部分地区和高水平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公平体现为“分好蛋糕”,通过供给侧制度调控、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要素重组,进一步支援落后地区与薄弱师范院校,实现效率与公平共促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西部教师教育振兴的更高阶段,需要把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为更多教师教育主体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优平台,最终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协同发展。

  共同富裕视角下西部教师教育振兴的实现路径有三:一是以“共同”为突破口,树立教师教育协同提质的融合发展理念;二是建立多元智慧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三是搭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优质服务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