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波兰互派留学生,拉开了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序幕。1951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合作协定》,1984年,启动中波双边教育交流计划,1986年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和科学合作协定》。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波兰共和国科学与高等教育部教育合作协议》(2011年)、《中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2016年)等多项教育合作协议,提高了双方教育的认可度。近年来,随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波兰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加强中波教育交流与合作,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是中国与波兰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方式
根据中国与波兰互换奖学金交流计划,双方每年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前往对方国家学习或研修。波兰方面,由国家学术交流局(NAWA)负责管理中波互换奖学金等奖学金资助项目,鼓励和推动波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对外国际交流合作。此外,“一带一路”奖学金、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中波合作办学项目、中波高校暑期交流项目、双方高校共同申请欧盟“伊拉斯谟+”(Erasmus+)奖学金项目等,也为中国和波兰学生到对方国家交流学习提供了机会。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与波兰高等教育合作的最新突破
波兰属于共建“一带一路”中东欧国家中与中国合作办学水平较高的国家。教育部信息显示,中国与波兰高校共合作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1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多个学科门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经济学、体育教育、土地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燕山大学在与波兰西里西亚技术大学合作成立“燕山大学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时,在波兰建立了燕山大学欧洲学院,这是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一次成功尝试。燕山大学欧洲学院双向招收欧洲学生和中国籍学生,探索“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燕山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同时,拓展了中波教育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举办教育交流会等活动是中国与波兰高等教育合作的新契机
波兰作为中东欧大国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对话交流、高层互访非常频繁。在两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支持下,已成功举办2017中国上海教育展(波兰克拉科夫)、2018中国高等教育展(波兰华沙)、陕西—波兰高等教育交流会、四川—波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会等活动。其中陕西省高校代表团于2018年赴中东欧开展招聘及宣传活动,在波兰、匈牙利、捷克均成果斐然。
2016年10月,时任波兰副总理兼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长雅罗斯瓦夫·戈文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并率代表团到访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2023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波兰库亚瓦滨海省省长彼得·查乌贝茨基一行到访武汉大学,波兰雅盖隆大学、奥波莱工业大学、克拉科夫工业大学、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均派代表团访问中国高校。2024年5月,包括波兰成员在内的2024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能力建设项目代表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与北外开展更高层次教育交流与合作展开对话。
中波高校借助教育交流会、代表团互访等机会,增进相互了解,达成校际合作意向,签署校际合作协议,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
此外,成立于2015年的波中教育基金会在陕西、河北、重庆、河南、辽宁均设有代表处。中波教育合作项目、机构的成立,为两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多领域、多渠道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建立学术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是中国与波兰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高校合作有了专门组织机构。2011年,在中波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际,“中波大学校长论坛”成立,为两国高校相互交流借鉴搭建了良好平台。2014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正式成立,中波高校借助该机制积极开展实质性交流,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第九次会议于2024年5月在宁波成功举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机遇与新挑战。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倡导并发起成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波兰等中东欧国家高校加入该联盟。2017年3月,“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成立,目前已有12所波兰高校和15所中国高校加入该联盟。“艺心相通”艺术设计大赛、“匠心相通”系列国际会议、“互联互通”中波青年夏令营是该联盟的三大特色品牌活动。中波大学联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举办新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国际学术会议、“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艺术节暨艺术设计大赛、“中波班列—互联互通”青年夏令营等活动,成员高校自主结对开办孔子课堂,重庆交通大学和波兰奥波莱工业大学共同创办新丝绸之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探索建设中波两国“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进一步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成果。
二是智库交流呈现高端化特征。中波两国智库在2013年第一届中国与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上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基础上,两国智库定期举行对话,总结两国合作成果,挖掘合作新动能,拓宽合作新空间。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为中波关系注入新动力”智库媒体对话会在华沙成功举办。中波智库定期对话也为两国教育合作注入新活力。典型的如,2020年12月举办的“2020中波智库对话”,双方嘉宾围绕“中国—波兰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模式”等议题展开讨论交流。
三是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蓬勃发展。2011年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相继成立波兰研究中心。华沙大学于2014年5月成立了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为中波两国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促进民心相通是中国与波兰高等教育合作的最终目的
波兰和中国互设中文与波兰语专业。在波兰,华沙大学、雅盖隆大学、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格但斯克大学等高校均设有中文专业。波兰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排在中东欧国家前列。195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波兰语专业,开启了中国的波兰语教学事业。2010年以来,哈尔滨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等近20所高校相继开设波兰语专业或课程。波兰驻华大使馆为中国高校波兰语专业建设提供积极支持,为波兰语专业教师举办教学工作坊和讲座,为波兰语专业学生举办朗读比赛、翻译比赛等特色活动。越来越多熟悉对方国家语言的中波人民搭建起两国沟通交往、民心相通的桥梁。
中波双方教育认可度增加,留学教育快速发展。2016年,在中波开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篇章之际,两国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提高双方教育认可度,两国学生留学更加便利。2022-2023学年,中国在波兰的留学生人数达到1770人,是波兰第八大留学生来源国,波兰在华留学生数量在2018年时已达到1926人。
两国高校积极搭建青年对话平台。由波兰华沙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于2014年合作发起的“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两国大学生通过该平台进行学术交流、文化互鉴,增进相互了解和互信。“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已成为两国青年间认同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之一。中波大学联盟通过举办以“一带一路 艺心相通”为主题的艺术节暨艺术设计大赛,为青年学生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交流搭建平台,也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注入新活力。
两国驻外使领馆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增进民心相通,助推教育精准对接与合作。中国驻波兰大使馆通过举办“中国文化日”“印象中国”摄影比赛等特色活动,增进波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2024年,在中国和波兰建交75周年之际,波兰驻华大使馆及其文化处协办的“瞬间与永恒——波兰琥珀文化艺术展”亮相天津博物馆,让中国民众感受到了来自中欧遥远国度的琥珀艺术之美和民族文化之韵。
中波两国密切的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建立在坚定的政治互信、深厚的传统友谊和持久的民心相通之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加,中波两国在教育领域将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