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钟义见)2023年2月9日,教育部发布信息,自2022年3月28日以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用户已经覆盖166个国家和地区。该平台的建立,无疑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何为智慧教育
据资料显示,智慧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IBM提出的。2008年,IBM发布“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概念,并描述了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五大目标:学生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掌握面向新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资源的全球整合,为21世纪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祝智庭借用钱学森“大成智慧”的理念,将其翻译为“智慧教育”,以期将信息化教育跃迁为智慧教育。
2012年,祝智庭提出“智慧教育”的概念和框架,包括为了践行智慧教育的理念,用技术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还要有智慧的教学法、智慧的评估,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他认为,智慧教育的根本要义,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开宇则认为,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管理、教学、评价和教育研究各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判断智慧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以教学是否使用某种高科技手段,或者是否使用了信息化技术来衡量,智慧教育应当是在教学的完整过程即教、学、考、评、管中充分运用“智慧”,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运用一切“智慧”的方式或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主任焦丽珍表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与工业时代教育形态有着质的差别,主要新在核心理念、体系结构、教学范式、教学内容、教育治理五个维度。
推动高等教育巨大变革
随着信息化科技浪潮在全球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不仅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习内容等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融合、转型、开放,这进一步要求高校面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也应准确思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借助智慧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王开宇认为,智慧教育突破传统的书面考核、口头测试,智慧教育可为教学评价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监测与管理机制,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经历,为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便捷有效的评价工具,使教学评价更客观。智慧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焦丽珍认为,智慧教育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重构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生态关系,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从单向走向多元,师生角色在技术的赋能下在不同的场景中应需转换,每个学习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的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和宏观层面的社会发展高度统一。
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数字化在高等教育生产力变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上海大学伟长学者、哲学系教授王天恩表示,ChatGPT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智慧教育将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全面铺开,使优质课程和师资为更多人分享,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整体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宗凯指出,教育数字化是顺应国家“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必须建立在数字化的基座上。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为高等教育学习范式、教学范式、治理范式的变革提供新助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智慧教育中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为教育评价的科学化精准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智慧教育中的各种实验室等新型的教学场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增加学习兴趣。智慧教育不但对学生有益,也可以将教师从机械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智慧教育还可以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订制属于自己的学习课程,实现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精准化。王开宇认为,智慧教育不仅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开放、个性化提供更为有益的尝试,更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狠抓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改变,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焦丽珍表示,智慧教育不仅助力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更是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教学全流程的重塑。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洪光教授认为,智慧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充分利用大学地缘优势、办学特色,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办学实力、扩大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以及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具有极端重要意义。
铺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
2月13日,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向海内外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与2022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大会倡议,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全面推进数字教育国际标准研制,打造数字教育标准化共同体,共建开放、包容、有韧性的数字教育,推动各国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打造数字教育未来新空间、新图景。
随着教育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国际覆盖面不断扩大,不仅为国外求学者了解中国和学习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智慧教育及信息科技的发展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王天恩提出,通过大数据纳入人类语境,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使不同语言的互译成了更准确的自动过程,为我国智慧教育平台的国际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疫情期间,中国在学堂在线、爱课程等国际慕课平台上线覆盖8个领域、近700门英文在线课程,服务于数以亿计的全球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为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免费提供优质在线教育平台资源,支持非洲教师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王开宇表示,中国智慧教育始终致力于拓展国际合作交流,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影响加速演进,中国政府抓住了新一代数字技术革命在教育发展中的机遇,实施了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引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慕课数量和使用规模第一的国家。目前,我国一些著名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通过开设全球融合式课堂、全球公开课,积极分享清华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大大地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焦丽珍认为,智慧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将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为加强高等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跨国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智慧教育的中国标准
2月13日,教育部发布《智慧教育平台基本功能要求》《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技术要求》《教育基础数据》《教育系统人员基础数据》《中小学校基础数据》《数字教育资源基础分类代码》和《教师数字素养》7项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重点围绕平台、数据、资源、素养四个方面,为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设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系列中国标准规范的发布,不仅加快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而且有力地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更为我国智慧教育向高层次智能化方向发展制定了中国标准。
教育部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的发布,将使智慧教育由信息化、网络化向智能化,教育方式的信息化向教育内容的智慧化发展。王天恩表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人类教育者转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上的教育指导者,教育的性质越来越是智慧型的,智慧教育将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智能化的智慧教育发展。
智慧教育较传统教育而言,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如何与教师有效融合,这些技术的变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王开宇认为,如何精准有效培训教师,才是助推智慧教育向更高层次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有力支撑。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与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使命、新任务,并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应该说,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智慧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必将为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