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4-10-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明确提出了多项新的改革方向与战略部署,突出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教育改革: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教育系统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首先,优化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确保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等新模式,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在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等教育则应注重学科交叉融合,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

  其次,创新学校教学的方式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采用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比如,引入在线互动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识别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基于收集到的数据,系统自动调整学习路径,推荐适合每个学生能力水平和兴趣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高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最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一方面,支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另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其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差距。同时,鼓励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海外学者来访交流,增强本土高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腾飞的引擎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首先,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其参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研发基金,为企业提供研发启动资金,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研发活动中来。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其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必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形式,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例如,建立产学研联盟,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帮助企业快速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

  最后,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更加积极地融入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向世界分享中国的科技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这包括加入各类国际科研组织,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及通过主办国际性的科技论坛等形式,搭建起与各国同行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不仅可以增强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内外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与应用,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人才培养:激活社会发展的动能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潜能,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单一评价标准,真正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度高的人才选拔出来。建立由各行业顶尖专家组成的专门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根据个人的实际贡献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其次,优化人才激励与保障制度。为了留住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必须确保他们的贡献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善薪酬制度,提升人才待遇,尤其是对于在艰苦条件下长期工作且作出显著贡献的人才,应给予更丰厚的物质奖励。同时,扩展职业发展空间,为人才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工作,享受舒适的生活。例如,选择推行年薪制或股权激励方案,使人才感受到其努力被合理地认可;同时增加晋升机会,确保人才能看到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最后,强化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跨国流动已成为常态。中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国家引进急需的关键行业顶尖人才。此外,也要鼓励本土人才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为此,应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组织的联系,吸引他们回国创业或工作;同时,鼓励国内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派遣访问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增强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蒋洪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姚一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姚国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