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战略任务。教育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据理念与技术手段,对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进行重组和再造。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标志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自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全覆盖,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但是在环境资源、体系机制、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应着重围绕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变革、教师队伍培养三方面系统推进。
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要用数字化理念、大数据思维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数字时代,虽然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没有变,但教育的外部生态、内部形态都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观念亟需更新。第一,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数字时代,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将知识学习升级为能力建构,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场景,注重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范式,发掘学习者的潜质,激发兴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树立以持续教育为根基和协同育人为发展方向的终身教育观。数字时代,教育不再只是阶段性的应试体系,也不再处于封闭和割裂状态,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大程度地推动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和开放共享,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构建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第三,树立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评价理念和高效化、精准化的教育治理理念。一方面,传统教育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用海量数据形成学习者画像和教育知识图谱,使评价主体更多元、评价手段更多样、评价过程更科学、评价结果更精准。另一方面,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的“人机协同”治理模式,打破单一封闭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业务协同、流程优化和精准管理,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围绕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教学模式、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开展数字化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第一,推动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数字化转型。这需要国家牵头,联合区域和学校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系统。一方面,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利用社会资源推动跨平台、跨地域和跨层级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平台资源供给与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资源应用和服务的边界,为学校教育改革、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更广阔优质的数字资源和服务。第二,探索数字化教学新模式。在课堂中应用电子教材、在线教育平台等智能化教学工具,深入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人机协同”教学等教学组织新模式,打造智能化的学习环境。第三,推动教育管理评价模式数字化变革。一方面,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资源、智慧校园等教育管理平台,建立相应的数据监测、应用模式和体系;另一方面,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制定数据采集标准,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数据和算法实现精准评价、全面评价和持续反馈,真正实现学生新型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打造高水平“数字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数字化战略得以落地、教育理念创新与教育模式深刻变革得以实现的核心。今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素养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工作机制。根据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等要分析挖掘教师发展现状与培训需求,打造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新机制、新场景、新模式,加强教师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数字素养水平。第二,开展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目前,教师的数字素养评价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真实情况。这需要建立数据驱动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对教师数字素养进行全面、持续、精准的评价和反馈,并重视将评价嵌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数字素养的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另外,要推动数字素养培训与评价紧密结合,根据教师的数字素养不足之处进行专门培训,针对性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水平。
总之,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要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指引,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建设数字教师队伍为着力点,构建更高质量、更公平开放、更具活力的数字教育生态,“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目标。
(李圆圆,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怀杰,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