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学到国学:近代大学传统学科变革的逻辑

2019-02-28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开放的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学教育。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迈向普及化,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多重功能。国学具有自身的学术价值,推广国学教育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传承和复兴民族优秀文化任重而道远。近百年前,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将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引入国学研究,胡适预言:“我们深信,国学的将来,定能远胜国学的过去。过去的成绩虽然未可厚非,但将来的成绩一定还要更好无数倍。”(60)学科建设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加强传统学科建设;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国学教育不可或缺。

  推动国学教育走进当代大学课堂,需借鉴历史经验,建立相应学科建制,选择适宜教育路径。国学研究院所作为传统学术教学与研究平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曾发挥重要作用。当今大学国学教育,主要依托相关院系、国学研究机构的学科建制和学术平台。国学教育具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应选择大众化和专业化的教育路径。前者通过院系必修课、选修课教学,传授国学经典,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后者由国学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开展相关学科的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培养国学专门人才。

  国学是传统之学、综合之学,汇集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法律、地理、自然等传统学科知识,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的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和完整的人。好的通识教育,应该是适合本国需要的教育,注重学习的教育,突破学科藩篱的教育,以经典、核心课程为载体的发展心智的教育,凝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61)大众化国学教育,就是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提高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悟能力,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核心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和国学研究院所发挥了示范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经典十五讲》,讲授《周易》《论语》《老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等经典。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07年建立国学研究所,率先开设“国学精粹”课程,以儒学等经典为教材,实践课要求选修琴棋书画等。厦门大学开设中国文学经典、教育经典等通识课程,推动大学生阅读国学经典。

  在专业化国学教育方面,一些大学国学研究院通过不同学科建制,培养国学专才,为传承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如武汉大学2001年开始创办国学试验班,2005年在历史学、文学、哲学学科下招收国学方向研究生,2007年增设国内首个国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培养相关学科的国学人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05年7月成立国学研究基地,开展国学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复旦大学2008年开始在哲学学院设立国学本科班。南昌大学2009年开办本硕连读、六年制国学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在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国学二级学科。(62)清华大学国学院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经验,通过国学研究课题,培养国学人才。

  国学是传统学术文化的结晶,其学科建制随着教育变革而演化。百余年来,从经学到国学的嬗变,不仅是传统学科地位的变迁,也是教育目的、学科建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产生广泛的教育和社会影响。当今实施“双一流”建设,需要协调传统学术与现代学科、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关系。推进国学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借鉴近代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也需要不断汲取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知识,使传统学术与现代文化交融,更好地发挥国学的育人功能。

  注 释:

  ①斯日古楞:《中国近代国立大学学科建制与发展研究(1895-1937)》(张亚群“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②班固:《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628-2629页。

  ③俞启定、施克灿:《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76页。

  ④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教——中华帝国晚期常州经文学派研究》,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51页。

  ⑤(14)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第5、25页。

  ⑥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76页。

  ⑦⑨⑩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四册),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第544-559、560、561-564页。

  ⑧葛士濬编:《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一百二十,《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3226页。

  (11)(12)(13)(16)(17)(18)(19)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527-528、535、565、566、536、544、535、552、556页。

  (15)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574页。

  (20)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二册),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第147页。

  (21)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五),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5676页。

  (2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811页。

  (23)(31)(36)(41)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5、11、20页。

  (24)(25)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03、309页。

  (26)蔡元培:《蔡元培自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65页。

关键词:经学;国学;近代大学;传统学科;变革逻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