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注重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和全面发展、以人的幸福感为研究目标的新兴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与方法。积极心理学又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创新性载体与工具。当前,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以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积极心理学的融通,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积极心理学融通的可行性分析
一是思想内涵的契合性。积极心理学引入中国只有十几年时间,但中国自古就有积极心理学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源泉。孔子《象传》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半句强调的是人的处世态度,即勇敢坚韧,奋发图强。后半句强调的是人的道德品质,即温顺包容,承载万物。“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投入、积极成就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和儒家提倡的自强不息异曲同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人格、积极情绪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又和儒家提倡的厚德载物息息相关。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助力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中国人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习得性乐观”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其能够更好地被中国人理解。积极心理学总结的二十四种品格优势与美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以及体现中国价值的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密切相关,也更容易被中国人吸收。
二是思想创新的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连绵不断地传承与弘扬,也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同时在创造性转化中焕发生机活力,在与积极心理学等新兴科学互融互通中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国智慧。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传统教育要求苟日新,日日新。传统思想强调穷则思变,革故鼎新。这些精神特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中国心理学家提出,积极心理学不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而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将研究领域进行迁移与创新,研究人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的幸福感提升,同时提倡塑造积极自我,其中就包括提升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成长型思维。这些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谋而合。
三是思想实践的传播性。中国在百年变局中体现着大国担当, 在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中体现着中国力量,诠释着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以及在现代社会的新形态、新机遇。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对世界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国外心理学界的影响深远。积极心理学注重理论在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并将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视为积极心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融通需要处理好古今中外的关系,在文化传承中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以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积极心理学融通的积极意义
一是数字技术增强了文化融通的创新发展。数字技术具有传统传播手段不具备的实效性、多模态、低成本、开放性和丰富性。数字技术的迭代变化给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积极心理学的融通带来了新的时代使命,同时连续不断地突破传统限制,创新和丰富了两者的融通方式和文创成果,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创造力。数字技术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同步共享、增进交流、实现高水平和深层次合作共赢。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得中华文化元素有序自由流动,各种资源通过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深度融合的模式,助力中国“本土化”积极心理学成为世界潮流。
二是数字技术改变了文化融通的思维模式。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文化融通的新思维、新模式。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体验。数字技术的便捷性、智慧性、个性化服务,使得人们感官愉悦,心里享受,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积极体验。揭示“不断精通”的中国成语故事“庖丁解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长型思维。数字技术蕴含的数字思维有助于培养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成长型思维。信息社会,人们需要具备数字思维,提升自我的数字素养,对数字挖掘、万物互联、去中心化、跨界融合和合作共赢等思维模式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数字技术帮助人们的思维能力提到较大提升。辩证地看待网络的两面性,也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心理学提倡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是数字技术推进了文化融通的智慧进程。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以物联网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加强了智慧化转型,催生了文化融通的网络化,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数字化集聚,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更加高效,同时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更好地融通。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的技术成为人们处理事物和完成工作的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正确处理人与机器的关系。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关系的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独立、淡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它们的融通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人机关系,反之数字技术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和内化两者的融通,让融通进程更加智慧。
以数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融通的路径创新
一是创造多模态呈现方式。通过数字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融通的数字环境。线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体验,线下参加相关社会实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浸润和滋养人们的心灵。通过短视频、网络游戏、动漫、影视和云端旅游等多模态呈现方式,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力和融合力。如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真实文化情境,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强人们的共情力,同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全方面感知、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积极心理品质。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积极网络语言、大数据精准画像和形式新颖的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激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驱力,同时架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在积极人格方面的桥梁,在文化的数字化学习与实践中培养智慧、勇气、超越、人道、正义和节制五个方面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如通过数字技术的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让人们在学习文化中表现出有活力的品格优势。通过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知识重组,接着进行各种呈现形式的文化创意表达,培养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二是拓展智慧化教育手段。积极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使其理论得到有效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工具,借助大量数字化实践研究去实现传承与发展。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咨询为主题的手机APP,通过在线心理测验等收集个人心理状况信息,对异常心理波动做出预判,从中国智慧的角度、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给出建设性意见。智慧化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与线下人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相配合,打造立体式心理咨询新模式、新平台,打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融合的新通道。开发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对结果进行智慧化分析,快速找到“痛点”,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的融通更加高效。
三是构建多维度跨界融合。文化融通与艺术设计跨界融合,创造特色文创产品。通过将文创产品进行网络直播带货,以跨界融合的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影视业跨界融合,制作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心理学思想理念的影片,让人们通过观影的方式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与综艺节目跨界融合,设计国潮服装脱口秀、历史典故沉浸式演绎与答题互动等,既实现积极体验,又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
【本文系2022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一般项目A类《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 2022GKSYGA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