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传记疗法中的读故事与动机激发

2025-1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心理传记疗法是以心理传记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在辅导者的帮助下,来访者通过叙说、倾听和书写自己完整的生命故事,以及阅读杰出人物的传记故事,使自我发生积极变化,将有故障的生命故事转化为好的生命故事的过程。心理传记疗法是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新的心理咨询技术,其咨询过程包括说故事、听故事、读故事和写故事四个步骤,拥有生命故事访谈技术、原型情景识别技术、原型情景解构与重构技术、复述故事技术、咨询效果文本评估技术、好的生命故事的评估标准等独有技术。
  读故事起关键作用
  心理传记疗法的基本步骤是通过来访者说故事、听故事、读故事和写故事等过程来达到对自身生命故事的重新诠释、积极理解和自我认同的改变。其中,读故事环节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说故事、听故事和写故事均是针对来访者自身的生命故事而言的,即通过这三个步骤,使来访者深入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接纳自我,达成自我和谐,产生自我意义感。但来访者自我认同的改变与心理问题的解决并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榜样人物或重要他人作为参照和支撑。成长性关键因素理论认为,个体生命故事的演变和成长有几个关键的影响因素:早期经历、身体自我和角色楷模。其中,角色楷模既包括现实中遇到的重要他人,也包括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甚至小说中的虚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对个体的发展、人格形成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行万里路”遇贵人(重要他人),会受到个人生活基础和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但通过“读万卷书”找榜样,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基本不受限制。因此,心理传记疗法非常注重阅读杰出人物的生命故事对来访者成长与心理问题解决发挥的作用。
  与传统的阅读疗法不同,心理传记疗法中的读故事有明确的范畴和要求。即阅读与自己有类似经历或类似性格的杰出人物的生命故事,这些杰出人物可以是活着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甚至可以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但选择的这些人物都应该是积极正面的。为何强调要阅读与来访者有类似经历和性格的杰出人物的传记呢?那是因为这样的阅读容易引起来访者的情感共鸣和认同,容易对来访者产生影响。在阅读杰出人物的传记时,心理传记疗法会要求来访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传主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的情绪体验,以及传主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危机的,并对照自身的生命故事完成阅读体会的作业。当然,在快节奏、短视频和速读的信息化社会,如何让来访者静下心来阅读传记并完成相应的作业,以及如何选择与来访者有类似经历和性格的杰出人物的传记,是心理传记疗法读故事环节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涉及如何激发来访者的阅读动机问题,后者涉及心理传记疗法咨询师需要阅读和储备大量的传记著作并与来访者进行充分讨论沟通的问题。
  激发传记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是由与阅读有关的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阅读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动力。传记阅读一般属于休闲性阅读,休闲性阅读动机包括社会交往、情绪放松、娱乐爱好三个维度,即休闲性阅读不仅具有娱乐和社交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从心理传记疗法来看,读杰出人物的故事一般以阅读纸质版本的传记为好,虽然在信息化时代,数字阅读比较方便,但有研究发现,相较于纸质阅读形式,数字化的休闲阅读会增加读者的认知负荷,抑制读者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那么,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激发来访者阅读完一本厚厚的传记故事呢?
  首先,需要咨询师在了解来访者生命故事的基础上,与来访者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沟通。心理传记疗法的传记阅读选择,需要咨询师对传主与来访者的生命经历与性格进行匹配。在说故事与听故事的咨询阶段,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生命故事已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咨询师在推荐杰出人物的传记时,需要向来访者介绍和分析传主的性格、生命历程、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危机及其与来访者的相似性,并与来访者进行讨论,以此激发来访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当咨询师无法推荐可匹配的传记时,可与来访者讨论其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偶像,来访者先前或多或少都读过这些人物的故事,但这种阅读很可能是碎片化或表层化的,此时特别需要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期望要求来提高阅读的效果。研究表明,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社会期望与任务引导对阅读动机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引导和期望来访者对偶像人物进行研究式或学习式的系统阅读,并写好心得体会。当然,基于来访者偶像人物的传记阅读,仍然要基于该人物的正面积极性,因此咨询师要了解该人物的生命故事,以便决定是否同意来访者进行偶像阅读的要求。
  最后,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心理传记疗法的阅读传记活动。研究表明,社交互动功能通过增强读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提升阅读动机。例如,通过分享阅读和讨论书籍内容,读者可以获得来自团体的认可和激励,从而继续参与阅读活动。针对有类似或不同心理问题的多位来访者,在心理传记疗法的读故事环节,可进行传记阅读的故事分享和讨论交流。一方面,来访者可从其他来访者的传记故事分享中得到新的启迪,另一方面,可通过自己分享传记人物的故事,进一步增进对自己的理解和对传记人物的认同,激发生命意义感,同时分享故事的氛围也会进一步激发阅读传记故事的动机。
  原型情景识别与重构
  原型情景是心理传记疗法的核心概念,是个体人格的浓缩,影响个体情感反应与行为模式,常常成为心理问题的根源。每个人的生命故事中都有其原型情景,这种原型情景更多地发生在童年期,个体会在不同的生命时段以不同的形式和状态呈现早期的原型情景。原型情景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一般与人生中的关键事件联系在一起,带有强烈的情绪与情感色彩、固化的认知及强大的行为驱动力。创伤性事件、严重的人际冲突和家庭冲突以及成长性危机很可能会形成消极的原型情景,而成功性事件、重要发展性事件和亲密关系性事件及其伴随而来的高峰体验,则容易形成积极的原型情景。在心理传记疗法的咨询过程中,原型情景的识别与解构主要发生在咨询师说故事阶段,即咨询师通过复述来访者的生命故事,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原型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诠释并与来访者一起进行故事的重新编排和命名。来访者了解了自己的原型情景并将其与心理问题联系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身消极原型情景的解构过程。而来访者消极原型情景的转化重构可通过阅读杰出人物传记来实现。
  杰出人物具有强烈的生命意义感,而生命意义建构是来访者原型情景转化和重构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杰出人物的生命故事可为来访者的原型情景重构提供榜样或示范案例,进而激发阅读动机。这种阅读动机可促使来访者在阅读过程中分析与识别榜样人物的原型情景及其形成与作用过程,并通过与自己的原型情景进行对照,获得心理成长的参照框架与跨越生命历程的心理适应模式。通过深入挖掘自我的生命故事,从意义建构和认同发展的典范案例中获得启发,进而实现自我的改变。
  (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编辑:张玲(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