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一体改革”活力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2025-03-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成教育强国作为我国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阐述,进行一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下简称“一体改革”)。《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为以“一体改革”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统一、相互作用。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基础,科技是驱动,人才是关键。“一体改革”迸发的创新活力,能够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注入动力。
  首先,“一体改革”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国必先强教。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能够形成支撑教育发展的创新合力,从而激发教育改革活力,变革传统教育样态,更新教学技术,协同强化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为打造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富有韧性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契机。
  其次,“一体改革”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要有强烈的世界意识,需要具备世界性的教育吸引力。教育、科技、人才相互影响,吸引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从教,推动前沿科技领域实现整体突破,形成反哺教育的国际力量,带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提高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最后,“一体改革”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加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评价机制,引领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引导教师坚守潜心育人的使命,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水平,推动全社会为青少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在保障教育活动规范有序的同时,激发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活力。
  历史表明,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充分发挥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们还面临一些亟待改革的短板弱项。
  第一,教育、科技、人才管理分离,较难形成改革合力。教育强国不仅是教育部门为之奋斗的事业,更需要包括科技部门、人才部门在内的各部门共同努力。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管理,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与立场差异,在决策部署、资源调配等方面分块规划,缺乏足够的整合视角,不可避免地存在沟通协调不充分、合作关系不紧密等问题,导致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难以充分融合,无法彰显“一体改革”的合力,成为阻滞教育强国进程的不利因素。
  第二,教育、科技、人才步调不一,改革需求难以精准传递。近年来,我国量子科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迅速,科技浪潮对于教育、人才体制改革的需求强烈。与此同时,支撑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储备不足,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存在一定滞后。更进一步来看,“一体改革”应被视为教育提升综合国力的催化剂,但当前的改革尚未充分激发其对社会全面进步的促进作用。
  第三,教育、科技、人才各有短板,无法适应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目前,教育、科技、人才领域许多体制性矛盾有待化解。其一,教育的优质均衡远未实现,区域、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加剧了人才集聚和科研发展的失衡。其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其三,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任重道远。功利化的评价制度导致教师无法安心从教,高校科研人员无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一流人才无心稳坐“冷板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以及对职教人才的社会偏见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内在统一性。“一体改革”要牢牢把握“三大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强国目标挺进。
  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一体改革”全过程,彰显教育强国的政治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根本上需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不仅是讲政治的体现,更是为了克服部门决策中理性人色彩的短视行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领不同部门消除分歧、协同一致,调动多部门、多主体的创新资源和要素,更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进而应对教育发展重大需求和全球性重大挑战。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一体改革”,强化教育强国的人民性。虽然“一体改革”的手段相异,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人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体制改革造就更多人才,科技体制改革为人民创造更多福祉,推进“一体改革”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最终目的都在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的教育品质、生活品质,从人民满意的角度部署“一体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使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加强“一体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因应教育强国的战略性。首先,要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围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持续发力。其次,要抓好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变量,不断优化高校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能,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困境。最后,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与评价体系改革,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无锡太湖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玲(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