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中国大地、孕育而生的雷锋精神,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血脉。雷锋精神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中的昂扬斗志。雷锋精神既是历史性的、具体性的,又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具备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这一精神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具有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价值优势
雷锋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而生的,其根植于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更体现了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跨越六十余年的历史轨迹,随着时代变迁和沧海桑田,雷锋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这一精神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丰富的价值意义与精神力量。这正是因为雷锋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同源的理论基础和共同初心使命。雷锋精神所蕴含的时代内涵,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精神动力相契合,实现了深度融合与共生。雷锋精神集爱国主义、奉献意识、敬业态度、创新思维及创业激情于一体,其旺盛生命力源自其先进理论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并恪守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雷锋精神在情感取向、道德取向、实践取向和行为取向上展现了其独特的精神价值体系。这一精神财富是党、国家和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资产,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道德滋养,体现了全面推进强国伟业的内在要求。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引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现代化。雷锋精神提升全体人民崇高的价值信仰,强化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意识,坚定公仆意识,做人民勤务员。二是丰富精神世界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愈发重要。雷锋精神有助于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增强信心与活力,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实践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三是涵养职业精神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社会分工精细,对职业素养提出极高要求。雷锋精神蕴含着职业品质,有助于增强各行各业埋头苦干、忠于职守的敬业态度,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从而培养敬业乐业、追求卓越的社会心态。四是激活创新创造价值。中国式现代化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雷锋精神有助于摒弃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思维观念,加强创新思维,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与问题,从而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所具备的人文境界。五是人才培育价值。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奉献意识、培育敬业品格以及弘扬艰苦奋斗和创新创业等方面,雷锋精神正是一代新人所应具备的重要优良品质,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宝贵资源。六是展现中国形象价值。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和平发展,是全球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展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之一,雷锋思想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与感染力,加深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彰显时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激发了人民的创造力,拓展了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叙事空间与实践渠道,为人民深入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现实载体和广阔舞台。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过程,不断夯实其独特价值体系,为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种文化记忆,雷锋精神在新的时空背景下不断被重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广阔舞台上,各行各业、不同群体应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争做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模范诠释者和忠诚实践者,共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成就与新辉煌。
一是用雷锋精神铸牢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学习雷锋为革命事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大力弘扬雷锋爱党、爱国家和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念与坚定信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听从党的话语、跟随党的步伐,不计名利、甘于淡泊,在平凡中坚持理想,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生命捍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利益,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服务人民的永恒赞歌。
二是用雷锋精神滋润现代职业素养。在全社会广泛培育崇尚劳动、自觉履行职责的意识,引导人们满怀信心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各条战线和岗位。学习雷锋热爱并尊重职业选择,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以脚踏实地和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是用雷锋精神提高志愿服务水平。通过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崇德向善、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不断营造乐于奉献、积极向善、互助友爱的良好氛围,提高道德水准,增进人际和谐。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加强新时代“雷锋式”榜样的广泛培树与示范引领,扎实开展学雷锋及志愿服务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丰富优化特色志愿服务方式方法,以吸引更多各界人士参与志愿服务,从而壮大雷锋志愿队伍,实现志愿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用雷锋精神激活创新创造力。新质生产力将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这种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应弘扬雷锋同志善于学习、总结经验以及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通过对全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及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指导,不断增强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五是用雷锋精神强化育人成效。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过程,以及全国党性教育基地中的社会培训,以发挥其强大的社会引领力和育人功能。
六是用雷锋精神塑造中国形象。推动这一伟大精神走向世界,有效讲述跨文化叙事,通过蕴含的人类大爱情怀诠释中国和平基因,为国际间搭建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从而提升世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认知与认同度。
【本文系202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文化记忆生成语境下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24CSZJ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青岛黄海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