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2024-03-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全息影像、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等新技术高速发展,世界已逐步进入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泛媒体化的时代。高新技术不仅为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学习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也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全新世界,带来沉浸式的全新体验。对思政教育而言,沉浸式技术及体验应用,将帮助受教育者进一步具身于全新生动的教学场景中,也为传统教育手段焕发生机活力找到了新的实践载体,更是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积极探索。

  科技创新是“沉浸式体验”发展的重要推力

  “沉浸”通常是指个体将精力全部投注到某种活动之中,无视或忽视外界影响,以达到忘我的状态。“沉浸式体验”可以认为是在虚拟与现实共生互融的环境中,参与者在一定技术支持下,通过亲身实践所产生的经历与经验。“沉浸式体验”形成过程,主要依赖参与者个人主观的投入程度和注意力的集中状态。

  “沉浸式体验”能够促使参与者沉浸其中并进行互动、探索与及时反馈,为参与者的身心提供全新的环境,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无约束性。它突破客观物理世界的条件约束,呈现出多维、多元和开放等特质,可以大大提升参与体验感,达到技术与主体的融合、理性和感性相互映衬、实体与数据实时交互的沉浸式空间。二是实时性。它能够实时仿真感知,获得多样化反馈,使得每一次参与都可能有不同的体验感受,能够促使参与者即刻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环境或活动交互中。三是舒畅性。“沉浸式体验”可结合不同参与者的兴趣爱好与心智模型,这种体验过程,既符合参与者的思想认知,又带来新奇愉快的奇妙体验,还能促使身心感官得到充分享受。四是融合性。它让参与者全身的感官系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仿佛置身现实,能有效提升参与者情感水平,拓宽想象空间。

  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沉浸式体验”发展的重要推力,为“沉浸式体验”的内容和交互形式提供了全场域与多维度的支持。一是在全域交互方面,利用VR、全息等技术可实现三维空间的虚拟互动,甚至可利用手势、语音、意念等交互形式,为参与者提供多感官、多维度、多层面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二是在技术重塑方面,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根据客观物理现实映射出虚拟数字空间,并根据物理空间中的变化实时更新虚拟空间的情况,营造出动态且更为真实的沉浸式空间。三是在动态智能方面,AI处理技术,加5G的低延迟特性,可进行大容量信息处理。这种数据处理方式与快速反应能力,可用于及时协调并配置相关扩展性智能设备。

  “沉浸式体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沉浸式体验”教育是在立足“沉浸式体验”所具备的特点提出的群众性自我教育新模式,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无限可能。

  一是更加增强刺激性。真实的刺激感往往能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沉浸式体验”教育将原本流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象化为图像、声音以及周围环境中的种种细节,使教育过程中的“刺激感”越来越强。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技术所生成的逼真情景,能带来强烈的刺激感,大大加深体验者的印象。

  二是更加突出认同感。形式多样且能更好贴近教育内容本身的“沉浸式体验”教育,在促进“认同感”上往往更有优势。它能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在画面、声音甚至是温度和气味上做出调整,打造不一样的教育氛围,让受教育者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的认同感。如在红色情景剧中让战士担任角色,表演逃脱特务追捕的情景,体会革命先辈的历史处境和情感状况,从而达到身份认同和思想升华。

  三是更加注重参与感。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机会,掌握了教育的主动选择权,也就加强了受教育者的教育参与度。他们从以往的坐着听教育,到边走边教育、沿途实时寻找教育线索、身临其境感受教育效果的转变,能很好地增强参与感。

  “沉浸式体验”在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中落地生根

  “沉浸式体验”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也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推动教育模式变革的一个恰当的新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胆探索实践。“沉浸式体验”教育处在初探阶段,要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平台的特点优势,积极开展试点和推广工作。紧密结合教育和课程实际,充分利用身边典型案例,构建故事体系,发掘形式亮点,借鉴成功经验,检验比较成效,达到与时代同频效果,做到有普适性和广泛性教育意义。特别是要把“沉浸式体验”教育渗透到年度主题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中,将单位建设和个人发展困惑与“沉浸式体验”结合起来,切实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实际性。

  二是注重带动受众参与。多与普通官兵交流互动,鼓励他们担任角色,让他们当主体、唱主角,提升受教育者参与热情。积极协调发挥驻地宣传部门、高校党史军史专家、校史馆讲解员等优势资源,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互动教育模式,不断开阔视野、打开格局。充分发挥基层理论学习骨干、新闻记者等群体的领学作用,努力创新“沉浸式体验”方法形式,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利用抖音等网络新媒体,鼓励官兵自己绘制漫画、剪辑视频、撰写文章,通过“虚实结合”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三是及时评估反馈。着眼提升“沉浸式体验”教育质量效益,进一步对“沉浸式体验”教育过程做好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设计,采取集体研判与个人反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提问、复盘交流等方法评估检测“沉浸式体验”教育各环节步骤的运作、各项预定目标的落实等情况,确保评估有依据可循。通过各类分析手段,实施定性定量精准评估,使评估反馈由虚变实,能显现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还应建立台账机制,在“沉浸式体验”教育后及时征求意见,民主集中,对教育评估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便于下一步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形成体系。

  四是积极推广应用。“沉浸式体验”教育模式成型后,其推广应用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对于部队和院校的政治教育而言,积极协调从军委主管部门、战区级单位层次上做好顶层设计,编排好切实可行的“沉浸式体验”模型,通过大批量复制、下发和运用,让更多官兵参与其中,从而大幅度扩大教育实际效益。譬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方面,可以制作具有很强体验感的“红色剧本杀”,让大家在演绎人生、辨清善恶中,感受更具震慑性的警示教育效果,从而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治干部应当履行好主体责任,把党委研究探索教育形式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干部带头参与,率先垂范,既能发挥表率作用,又能受到教育洗礼。广大党员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条件的变化要求,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思想的开放性和敏锐性,打开思政工作新局面。主动将“沉浸式体验”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走在前列。同时,搞好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结合融合,细化制定教育计划方法,做好具体安排,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7680部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