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军人之魂,文以铸之。”优秀的文化成就伟大的民族,先进的文化造就伟大的军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既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吹响了号角,也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我军军事文化建设发出了动员令,为我们持续厚植强军文化、滋养官兵精神沃土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倍增了信心力量。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既要催生强大战斗力,也需涵养深厚软实力,这样才能有硬底气。征服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就必须坚持军事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并驾齐驱,以文化涵养官兵的忠诚品格、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军队院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孵化器”、铸魂赋能的“主阵地”、强心砺胆的“第一线”,要自觉扛起以文化人的使命责任,提升文化育人的能力水平,发挥好以文塑魂正底色、以文强能当传人、以文励志激血性、以文润心修品德的育人质效,着力培塑一批听党指挥、德才兼备、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新型军事人才,为实现强军目标、锻造雄师劲旅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全面把握铸魂育人的主基调,用文化熔铸铁心向党的赤胆忠诚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得人之道,重在铸魂。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战”已经打响,敌对势力“政治转基因”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官兵的“信仰堤坝”。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唯有文化铸魂的步伐踏得实、走得稳,文化育人的高地守得住、防得严,才能造就官兵“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政治定力。
突出思想引领强化举旗铸魂。忠诚是强军文化的灵魂,用强军文化锤炼忠诚品格,必须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中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化对学员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深入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从强军文化中汲取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动力,打牢学员献身强军事业的思想政治根基,自觉将爱军情、强军志融入强军事业。
突出思政育人强化全程培塑。建好思政课程,坚持课程思政,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中、贯穿到教育中、体现在教风上,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让广大学员在持续跟进学、潜移默化学中逐步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真正认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道理,不断夯实坚固的信仰根基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突出主体地位强化教育质效。军队院校要遵循军事教育规律,突出学员主体地位,深入细致研究学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注重把握群众性与差异性相统一,尽可能满足学员多样化精神需求;注重把握经常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把强军文化融入军事训练和教育管理全过程,培育反映时代特征、强军特色、院校特点、学员特质的院校文化,使学员在军校这个大熔炉中既增长知识才干,又提升思想境界,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全力提升立德树人的含金量,用文化赓续强军报国的红色血脉
没有底蕴的文化是空洞的,缺乏传承的文化是贫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唯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好、弘扬好,才能在世界文化的风起云涌中站稳脚跟,在军事变革的惊涛骇浪中逆流而上。“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沃土之上,从红色血脉和民族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心灵给养,从而焕发出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强大功效和立德修身、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有力作用。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比如,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等,都有助于广大学员纯洁灵魂、坚守初心。军队院校要善于借鉴吸收、创新改进,拓展形式、丰富载体,引导广大学员进一步筑牢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思想根基,补足为初心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钙”。
从我党我军光辉历程中发掘红色资源。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锐意创新的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我党我军性质、本色和作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军队院校要坚持塑造大教育格局,把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大纲和课本教材内容,积极选配一批德才兼备、根正苗红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批旗帜鲜明、内容丰富的高质量精品课程,引导官兵在学史鉴今中感悟初心使命、永葆革命本色。
从我军办学育人优良传统中传承文化基因。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军官教导队、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到长征途中的“干部团”、抗日战争时期的“抗大”,我军始终注重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强大功能和独特魅力。进入新时代,军队院校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成为丰富强军文化、培育战斗精神的沃土。要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校史馆、荣誉室、军史长廊,进一步营造大力传承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帮助官兵在补钙质、塑精神、强斗志中感悟强军重任、强化家国情怀,在耳濡目染中追随先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激扬担当品格、当好薪火传人。
全程贯穿为战育人的总方针,用文化淬炼敢打必胜的铁骨雄风
军人为打仗而生,军队为打仗而建。破除和平积弊,强化战斗精神,保持临战状态,短期靠教育,长期靠文化。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作为军队院校的根本任务,必须深度融入军事文化,指导军事实践。
树立鲜明导向。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培养打仗型人才,服务战斗力生成”的使命责任和鲜明导向,始终把为战育人,为战而教、研的理念贯穿到文化育人之中,将打造战斗文化、营造实战氛围作为以文化人的重要内容,用新时代强军文化淬炼血性、铸牢军魂,不断浓厚谋战思训、闻战则喜的尚武之风,让学员在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中端正使命追求,培养高尚情操,真正达到文化育人于无声、化人于无形的良好效果。
注重守正创新。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着力抓好入学入伍、入党授衔、立功受奖、出征凯旋、毕业结业等仪式教育。在谋创新上做文章,在接地气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凝神聚气、提振士气。在重大节日举行唱战斗歌曲、讲战斗故事等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员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员多创作兵味浓郁、战味十足的文艺作品,用慷慨激昂的旋律唱响学员豪迈的雄心,用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激励学员战斗的豪情。
加强实践历练。和平时期,训练场就是战场,战斗精神主要从严酷训练中磨砺。军队院校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向实战靠拢、向打赢聚焦,坚持为战而教、向战而学,把近似实战的环境、艰苦严格的训练、急难险重的任务作为砥砺战斗精神的“磨刀石”、激发血性胆魄的“催化剂”,摔打学员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知难奋进、知险求进、逢敌亮剑的勇气决心,锤炼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一往无前、攻坚克难的精神利刃。
(作者系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