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威胁新表现管窥

2024-03-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在冷战时期就已相继显现,但在两极格局与传统安全威胁的掩盖下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各种形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各国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黑名单”也越拉越长。

  与传统安全威胁相比,非传统安全威胁在类型范畴上更加多元,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行为主体上更加自由,非官方的组织乃至个人都可能成为巨大的潜在威胁源;在覆盖地域上更加广泛,传统的地理国界根本无法用来界定管控范围;在发生概率上更加随机,很多时候都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从近期的国际时事热点来看,当下表现突出且具有普遍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干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资源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人要想好好生活,就必须按时摄入足够的粮食以维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国家要想好好发展,就必须定期消耗相当的资源以维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绝不能简单机械地归于产业经济领域,而一定要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去统筹考虑。

  2023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其中提到2022年受经济冲击、军事冲突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相关数据高于2021年的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亿人”,“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7个国家的人口处于饥饿边缘”。具体到我国来看,虽然我们的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

  战略性矿产资源近年来也频繁出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文件和智库报告中,其试图利用多种手段构建将我国排除在外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链,既要封锁我国相关尖端产业必需资源的进口渠道,又要打压我国开采出来稀缺资源的出口价格,资源安全已然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抓手。另外,还有一些资源富国为使自己在资源价格竞争中获利,纷纷举起“资源民族主义”的大旗,如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南美三国组成的锂三角欲打造锂业欧佩克,印尼试图加大对镍、钴和锰等交易的掌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要求中企剥离在其关键矿产公司投资。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下,原先国际粮食市场和资源市场上较为固定的供需格局、利益关系都会被打破重塑,“粮从哪来、矿从哪来”将成为各国政府制定中长期安全战略时的关注焦点。

  传染病及其被武器化的可能性敲响了生物安全警钟

  2021年正式生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条指出,所谓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人群或动植物间传播的重大新发突发疫情,入侵本土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对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信息的非法搜集,利用生物武器实施的恐怖袭击和军事行动,都属于可能产生极其严重后果的生物安全威胁。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杀伤力的,当属可以借助人类活动扩散并不断变异的大规模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再次给全人类敲响了生物安全的警钟:即便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物质储备如此充裕、处置手段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依旧要对这些“看不见的敌人”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相比起其他安全威胁,它们的边界性更弱、穿透性更强、持续性更久。

  针对生物安全,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协作方能防微杜渐,唯有立规划线方能未雨绸缪。一切企图利用这种威胁损害他国利益,或是妄图通过技术手段将这种威胁武器化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社会公序良俗的公然挑衅。正如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生物安全问题的会议上所言,“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关键一环,生物安全没有边界,涉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任何有关生物军事活动的信息和线索都应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避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相关国家应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全面澄清其生物活动,并进一步提高全球生物活动的透明度,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

  环保议题的政治化倾向导致生态安全威胁更加严峻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悍然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成千上万吨直接接触过核废料、包含数十种放射性物质的“毒水”流入广袤大海之中,给海洋生态环境与全球生态安全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耐人寻味的是,那些总对中国环保问题指手画脚、热衷扮演“地球守护者”的某些西方国家及所谓环保组织,此时却上演了“同情理解、集体噤声”的反常一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今天的环保问题已然被高度政治化、手段化。

  为维护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优势地位,扼杀其他国家的发展竞争潜力,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常站在伪善的道德高地上,批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该搞现代化建设、不该吃太多肉蛋奶、不该少承担碳减排任务,全然不提本国在过去几百年里所制造的惊人污染与环境公害。而当相关问题发生在其内部时,这些国家又纷纷摆出一副“双重标准”面孔,并借助其在国际环保平台上的强势话语权转移公众视线、逃避国际责任。譬如当下获得广泛关注的绿色低碳问题,背后就潜藏着复杂焦灼的国际气候政治问题。各个国家在碳交易计价结算方式、碳减排节能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展开激烈博弈,围绕“推行绿色霸权主义”与“捍卫正当发展权利”的舆论法理斗争,同样左右着国际安全形势的未来走向。

  (作者单位:陆军装甲兵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