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战争工具的“神秘尖刀”,特种作战往往最先引领战争之变、感知科技之变,屡次以技战术突袭雕刻战争“思想之花”,令人惊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特种作战加速演变并呈现出新形态。
作战领域多维拓展
人类活动空间拓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战争“身影”,且该空间的胜利通常能够直接决定战争的胜利。特种作战正率先摆脱传统空间束缚,不断夺取“升维”优势。
一是由有形空间向无形空间渗透。特种作战对科技之变最为敏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种作战也从传统的陆、海、空、天四维有形空间向电磁、网络、认知等无形空间拓展,抢占战争新型领域制高点,利用新空间新手段制衡破敌。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网络特种战雏形。譬如海湾战争美军特种部队把伊拉克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调包成植入病毒的芯片,并在空袭前遥控激活,致使防空系统失灵,给美军空袭提供了便利。
二是由有人区域向无人禁区延伸。随着航空航天、无人智能、信息网络等技术发展,自然作战空间不断向极微、极深、极高处拓展,深海、深空成为新的作战领域。与海陆空相比,上述领域大部分为国际公域,边界不确定,具有法律约束弱、活动自由度高、行动隐蔽性强等优势,更适合特种部队实施战略威慑。俄军推进“深海特种作战概念”开发,并据此研制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美军提出太空、网络和特种作战能力“三位一体”联合作战概念,确保特种部队占有绝对制权。
三是由军事要域向灰色地带拓展。随着军事技术发展扩散,军事强国的绝对优势被逐步削弱,传统领域武装对抗越来越趋于“零和博弈”,加之民众对战争伤亡容忍度越来越低,实现政治意志的工具已从军事冲突泛化为低门槛、低成本、低烈度的模糊行动。特种部队因其隐蔽、灵巧的天然属性,正成为遂行“灰色地带”行动的首选力量,将更多地承担拉拢策反、维稳控局、培植势力等任务。
作战力量多能发展
近年来,随着特种作战任务拓展、装备发展,其作战力量建设呈现多能向强的趋势。
一是全域隐蔽抵达的机动渗透能力。机动渗透是实施特种作战行动的先决条件,未来特种作战必须具备全域隐蔽渗透能力。其中,空中渗透要求特战队员具备高跳低开、迅速转入战斗,“三无”跳伞以及操控多种伞型进行空中长距离滑翔的能力;水域渗透要求依托蛙人水下综合作战系统遂行水下侦察探测、打击爆破和定位导航等任务;地面渗透要求根据作战地域民俗、地理环境选用低痕迹的运载工具,实现多种复杂地域快速机动;网络渗透要求采取芯片预置、木马预留、密码破译、设置跳板机等方式,进入敌网络控制系统。
二是无痕精准感知的战术侦监能力。现代战争信息优势即为决策优势、行动优势,谁实现了战场态势单向透明,谁就掐住了战争主导权。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任何军事强国虽拥有覆盖空间、空中、海上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战略战役侦察监视体系,但战术侦监有着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未来特种作战侦察与反侦察对抗更为激烈,环境更为复杂,除具备传统侦察能力外,应重点发展电磁探测、穿透侦察、跨介质探测、夜间侦察等情报秘密获取以及基于“六纹”特征感知的目标属性识别能力,另外还需具备利用当地民众发展和建立情报网络,提高情报的准确性。
三是高效致敌失能的信火毁伤能力。现代战场信息流引导物质流精准释能,“信息主导、火力精打”成为基本特征。未来特种作战实施信火打击必须做到“三精”:(1)精选手段,具备火力远程精打、武装抵近爆破等“硬”摧毁手段和网络攻击、信号干扰、新机理杀伤等“软”打击工具,能够基于作战环境、目标性质选择合适的打击手段。(2)精打目标,能够基于作战意图选择打击目标,基于失能需求确定打击部位,实现“一招制敌”打击效果。(3)精控烈度,能够基于作战红线确定禁止打击区或限制打击区,在达成作战意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附带毁伤。
四是敌后无形博弈的民事行动能力。现代战争不仅是敌对双方“硬碰硬”的正面对抗,更需要绵绵用力的“无形博弈”。谁赢得了舆论、民众支持,谁就抓住了政治主动权,否则就会战术得利、战略失利。未来特种作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价值观输出、认知域引导从而实现与敌争夺民意的能力,确保融入当地社会环境、获取政治主动。
作战指挥智慧高效
现代战争是一个超级复杂系统,特种作战指挥需在系统中精密、高效协调,实现精准聚能释能。
一是战场态势智能感知。随着侦察力量体系完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出现“倒挂”,给战场蒙上了新的“迷雾”,使指挥人员陷入“自我纠缠”境地。据统计,美军1架“捕食者”无人机1天获取的数据信息就需要19名情报人员来分析处理。未来特种作战情报保障必将实现被动感知、智能处理,系统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对图像、视频等信息自主识别,从海量非结构性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对高价值目标进行“触发式”报警;运用算法技术从历史数据中挖掘规律,对比当前搜集的情报信息,“盖然性”辨别情报真伪,预判敌方行动趋势。
二是指挥机构虚拟灵敏。传统指挥机构职权界面清晰、信息树状流动,任何要素遭破坏,将瘫痪整个指挥体系。未来特种作战指挥机构必将基于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网状构建,个体形态由“几车一所”分散为“一人一终端”,信息流转由“逐级传递”升级为“全网速达”,不同层级指挥机构、指挥人员可根据战场态势变化灵活授权甚至转移指挥权,指挥职权分散于全网各节点,指挥体系无固定“中心”,特殊情况下,一线指挥员可以直接融入战略指挥网,参与战略决策,申请战略资源,指挥效能更高、生存能力更强。
三是指挥方式灵活赋权。现代特种作战参战力量多元、跨域协调复杂,传统指挥方式严重制约决策效率,必将带来指挥中断、降维失能的风险。未来特种作战可采取“多级同步掌握战场态势、联动进行任务规划、快速选定可用力量、自动生成行动计划、授权一线协调控制”的指挥方式,尽可能赋予一线分队指挥员更多指挥权,既最大限度发挥各级主观能动性,又切实提高末端协同时效性。
四是指挥决策人机交互。现代战争筹划任务重、协调难度大,指挥作业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传统的人工决策方式已经难以应对。未来特种作战指挥决策必将是“人脑+外脑”深度耦合,“定性+定量”优势互补,“艺术+科学”相辅相成的人机交互决策。智能系统自主分配任务、规划路线等,最大限度承担繁琐的计算作业;基于战场态势和指挥员意图,自主生成可参考的处置方案。战略指挥员位于“回路上”,控制“开火权”;战役指挥员位于“回路中”,创造性构想作战场景、方案;战术指挥员位于“回路下”,末端执行指令。
五是指挥筹划联动并行。现代战争已经进入“秒杀”时代,传统的先筹划再指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特种作战必须边筹划边指挥,以高效决策支撑高效行动。按照“作战筹划、行动控制、后台支撑”3大模块编组运行,筹划模块负责预判战场局势发展、筹划设计后续行动;控制模块负责调控作战行动、处置临机情况;支撑模块负责为实施筹划和控制活动提供情报、通信等保障。各模块按作战流程、指挥流程并行作业、联动交互,以最大限度压缩指挥周期。
(作者单位:特种作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