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能力关系国家安全发展和长治久安。毛泽东同志着眼应对严峻复杂内外挑战,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形成系统丰富的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思想,领导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深刻领悟毛泽东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思想的精髓要义,对于应对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开创新时代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启示。
统筹“全国一盘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体推进国家战略能力建设。国家战略能力是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运用综合实力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提高国家战略能力,根本的是要将综合实力转化为战略优势。毛泽东同志认为,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一切资源,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强调“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毛泽东同志始终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统筹“全国一盘棋”,作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的指导方针,领导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一体化是“全国一盘棋”思想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要求我们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观察和处理问题,强化大局意识,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
坚持独立自主,夯实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根基,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自力更生好办事,主动”,“什么都靠别人,靠不住”,强调只有能独立自主生产和调用各种战略资源,才能为国家战略能力形成奠定牢固根基。正是在独立自主重要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修水利、炼钢铁、开油田……为形成国家战略能力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应把国家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主动权。新征程上,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要求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要求我军把创新摆在建设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打好自主创新攻坚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
扭住国家战略能力运用的关键,将各种战略资源聚合成强大战略力量,增强战略运筹的积极性主动性。国家战略能力,实质上是组织、协调和运用综合实力的艺术,主要体现在战略谋划、资源统筹和国防动员等方面。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战略谋划,善于从全局长远大势上对关系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作出正确抉择。为打破霸权主义封锁围堵,毛泽东同志提出并实施“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等战略构想,领导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面对美帝国主义出兵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毛泽东同志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出了国威军威,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毛泽东同志总是立足战略全局统筹资源,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新中国刚成立,针对投机资本家操纵市场、掀起物价风潮,我们党集中调运相关物资,打赢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人民生活,巩固了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骤然紧张的周边安全形势,我们党决策开展“三线”建设,综合平衡东西部资源配置,实现了战斗力和生产力要素的重塑重构。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平战一体,提出要发动和依靠全国军民共同保卫祖国、共同建设国防,用较小的投入获得了较大的国防效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新征程上,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要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
建设强大的军事能力,着力打造战略威慑力量,切实把保底手段搞过硬。军事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最根本、最核心的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毛泽东同志始终把军事力量建设摆在国家建设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领导制定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领导人民军队由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毛泽东同志把战略威慑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能力体系的“压舱石”。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造出了“两弹一星”,使我国获得了总体上相对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战争威胁现实存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依托日益增长的经济科技实力,加快锻造强大军事实力,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体系,锻造有效慑敌制敌的军事手段,以重点突破推动我军力量体系和作战能力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