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发展的黄金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高度契合——从对国家宏大主题的政治关怀,到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参与回应,再到对个人微观成长环境的积极关注,都印证了青年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青年的奋斗中变为现实。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底色,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底色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体主要由“90后”“00后”构成,他们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时代际遇、经历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其奋斗精神呈现向上向好的整体态势,是有着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有着涵养奋斗精神的群像特征、有着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的一代,是“肯奋斗”的一代。
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是有着奋斗精神的民族,奋斗的思想基因和价值观念已经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着中国青年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习惯。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中国青年传承了永久奋斗这一优良传统,更加自觉地将火热的青春奉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从五四运动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到大革命时期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铮铮誓言,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永久奋斗。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途光明、任务艰巨,需要广大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永久奋斗才能如期完成。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忠诚履职尽责,争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排头兵。
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涵养奋斗精神的群像特征。青年是社会中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最能够涵养奋斗精神的群体,在面对我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时容易达成个体发展机遇与国家主流话语的同频共振,实现个人层面的奋斗叙事与国家层面的复兴叙事之间的相互强化,更加主动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笔者带领的课题组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年龄阶段青年群体开展的一项关于奋斗精神的调查显示,80.3%的青年认为“奋斗精神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涵,但一以贯之的是昂扬向上的精气神”,77.5%的青年把“保持奋斗,不负青春”作为自身的理想状态,87.8%的青年认可“真正‘躺平’‘佛系’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的观点。广大青年受访者一致表示,“奋斗不仅要追求个人成功,而且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人民的需要”。这些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广大青年基于个人层面的奋斗叙事形成了对个人发展的高期望值,同时置于国家层面的复兴叙事表达了对党和国家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认同。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疫情防控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等现实情境中,广大青年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显风采,描绘了一幅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群体画像。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坚持不懈、笃行不怠,用青春热血树立起“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主流群像,争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者。
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与之前的几代青年大为不同,新一代青年的成长发展具备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条件,他们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更加倾向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像黄文秀一样的青年书记以热血赴使命;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像罗阳青年突击队一样的青年团队勇挑大梁;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中国年轻小将们敢打敢拼,获得了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在与台风“摩羯”的战斗中,海南近2万名青年志愿者不惧风雨,参与到灾后恢复重建……向世界全方位展现了中国青年对奋斗精神的时代诠释。当前,我国已经迈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需要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守奋斗底色、凝聚奋斗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面对困难能扛、面对危险能上、面对诱惑能拒、面对挫折能战,把奋斗精神贯穿于学习全过程、融汇在理想追求中,争做奋进新征程的生力军。
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需要引领广大青年准确把握奋斗精神、激发奋斗意识、把准奋斗方向、增强奋斗本领,始终保持勇毅前行、迎难而上、开拓奋进的闯劲、冲劲、韧劲,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追逐理想、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诠释奋斗精神,增强青年奋斗的说服力。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诠释奋斗精神,要准确把握奋斗精神的哲学意蕴,将奋斗作为对世界的积极认识和改造、对价值的正确选择、对时代的辩证把握,引导青年树牢奋斗意识、增强理论认同。要深刻理解奋斗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奋斗精神作为青年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小切口、小角度呈现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不怕艰难困苦、不惧风险挑战、不畏流血牺牲的伟大奋斗史,引导青年把握奋斗精神的思想实质和鲜明特征。要正确认识奋斗精神与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关系,引导青年深刻领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依靠广大青年的奋斗来实现,真正明白“为谁奋斗、如何奋斗”,增强青年对奋斗精神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旨归。
讲好奋斗故事,激发青年奋斗的内生力。奋斗故事具有深厚的感染力和显著的教育优势,能以最为质朴纯真的表达方式讲述奋斗历程中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发挥其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讲好新时代奋斗故事,一方面要向革命先烈、英雄模范致敬,挖掘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开展生动鲜活的榜样教育,面向青年诠释不同历史背景下奋斗精神的时代特征和呈现方式,引导广大青年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另一方面要善于向身边榜样学习,不断探索新时代青年典型的发掘和培养模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青年身边的奋斗典型人物现身说法,让青年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努力把青年受众对“这一个”典型的关注转变为青年自身是“这一类人”的心理认同,形成青年人“讲自己的故事”的群体认同效应,做到见贤思齐,让有影响力的青年影响更多的青年。
加强奋斗宣传,扩大青年奋斗的影响力。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格局,在青年群体中持续开展关于弘扬奋斗精神的宣传宣讲,让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普遍性格。要将奋斗精神置于互联网时代加以审视,养成互联网思维,用好手机、电视、短视频APP等新媒体,通过设置奋斗话题、奋斗栏目、奋斗人物访谈等,扩大奋斗人物报道的对象范围,拓宽奋斗人物的职业覆盖面,全方位展示各行业各领域青年成长发展的奋斗图景,让有着相似年龄和相近人生经历的奋斗故事更好地感染青年。要利用重大主题纪念节日为契机,在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节日里开展奋斗故事宣讲活动,并结合各行业各领域青年特点因势利导地推动宣传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进机关,不断丰富宣传形式,着力提升宣传质效,让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应有气质。
参与奋斗实践,提升青年奋斗的行动力。奋斗是一种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只有在参与具体实践中才能外化于行,转化为强大的行动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勤于奋斗的意识,在实际历练中练就扎实过硬的本领,掌握与国家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在寻常学习工作中取得不寻常的成就,让奋斗精神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要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把社会志愿服务作为参与奋斗实践的重要载体,在文明城市创建、扶贫助困、生态环保、医疗保健、便民利民、治安维稳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将奋斗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实现精神层面与行动层面的有效贯通,引导青年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彰显价值、实现梦想。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只有将青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施展才干的舞台才会更广阔,蕴藏的奋斗能量才能充分迸发。新时代中国青年唯有发扬奋斗精神、坚守奋斗底色、永葆奋斗姿态,才能奋力书写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究”(22BDJ083)、湖北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及其培育研究”(2024TSWSKL08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