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集成了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机器人正在我国快速普及应用。长期来看,机器人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广泛应用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提升,推动企业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缓解老龄化加速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不利影响等方面会产生诸多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机器人广泛普及应用同样会引起劳动力在地区和产业层面重新配置,对就业增长和再配置产生多方面影响。本文基于企业税收调查数据(2010~2016)、城市层面数据(1999~2019)、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8)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城市层面机器人渗透率工具变量,多角度探讨了机器人应用在地区层面的就业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机器人广泛应用显著增强了在位企业的市场优势,促进了市场在位企业总体就业增长,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劳动力会倾向于转移到企业平均规模较大的行业。(2)企业加总层面和微观个体层面的经验结论表明:机器人应用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导致就业创造效应放缓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就业损失效应,劳动力在地区层面的就业稳定性呈现上升趋势。(3)机器人应用会产生显著的市场外溢效应,促进在位企业就业增长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放缓新企业进入速度,这也是地区层面总体就业增长率放缓的主要原因和机制。(4)微观数据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对高学历和中间年龄群体的工作转换产生更显著影响,会提升高学历和中间年龄群体追求工作稳定的倾向。这也意味着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会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有效缓解老龄化加速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机器人对不同职业类型和性别群体的工作转换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人工智能 机器人 就业增长 就业再配置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技术代表之一,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开始飞速普及和应用,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中国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中国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44万套,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各领域快速应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机器人广泛应用如何影响了不同部门就业增长,如何改变了劳动力在地区层面重新配置,以及机器人应用对不同特征劳动力个体工作岗位转换会产生哪些影响?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全面客观认识当前新一代智能化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
本文基于企业税收调查数据(2010~2016)、城市层面加总数据(1999~2019)、微观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2012~2018),通过构建城市层面的巴蒂克工具变量,从多角度检验了机器人在地区层面渗透率变化对就业再配置的影响。
本文通过设定长差分经验方程进行因果识别。第一,机器人巴蒂克工具变量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连续变量的双重差分法,构建巴蒂克变量要能够有效体现出一段时期内机器人应用的累积性技术冲击,有助于更好识别机器人应用产生的真实效应。第二,相对于采用连续时间面板数据多维固定效应估计方法,长差分模型通过控制事前基期水平变量,能够有效避免多时点异质性处理效应引起的负向权重加权问题;避免加入随时间变化的当期和事后控制变量而人为引入内生性问题。第三,采用长差分经验方程识别也更方便对机器人技术冲击的事前趋势进行安慰剂检验,提升经验研究透明度和可靠性。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基于企业调查数据多角度检验了机器人的就业再配置影响;其次,基于城市宏观层面数据进行了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最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进一步做了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的经验结论和政策启示如下:
第一,全面看待智能化机器人应用带来的长期积极作用。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发展对已有工作岗位的替代是一个快速过程,但是创造新工作岗位往往是一个较为缓慢和长期调整的过程。尽管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短期内会造成总体就业增长率放缓,但是新一代自动化技术发展紧密依赖于庞大的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技术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快速普及和应用本身会带动大量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长期来看,这不仅有利于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最终有效抵消新技术应用在短期内带来的就业压力,实现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和更高质量层面的就业。
第二,产能供给充分情况下,就业增长更关键取决于需求增长。如果传统行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需求价格弹性出现大幅下降情况下,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即便能够显著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也无法创造出足够多新工作任务来弥补机器人应用短期内造成的就业替代效应。这更凸显了企业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在新兴产业部门推广新一代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紧迫性。自动化技术应用会显著提高新兴产业生产率,引起价格下降,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弹性大,这会有效带动新兴行业产出需求增长,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就业长期平稳增长。
第三,要分门别类看待机器人应用对就业产生的替代作用。对于一些高污染、高风险、高劳动强度的就业岗位,通过智能化机器人应用替代人工作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也能大幅度控制污染扩散和降低从业人员工作风险和工作强度,这本身有助于提升劳动力总体福利水平,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高质量增长,也能够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第四,机器人广泛应用增强了高学历和中间年龄群体追求职业稳定的倾向。考虑到我国当前和未来正面临老龄化快速推进趋势,中间年龄人口呈现长期短缺变化趋势,机器人应用能够有效应对和缓解中青年劳动力未来面临短缺的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正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高技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显著促进了机器人广泛应用。高学历和中间年龄群体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也会进一步带动企业人力资本积累和投资。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边际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现机器人应用主要增强了在位企业的市场相对优势,促进了在位企业总体就业增长,劳动力从机器人相对密集的行业转向了机器人密度相对较低,企业平均规模较大的行业。
第二,考虑到市场外溢效应,本文重点区分了机器人对在位企业和全部企业(包括进入和退出企业)就业增长影响的差异性。
第三,为了确保结果稳健可靠,通过对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2012~2018)进行细致整理,梳理出超过9.4万条微观个体在不同时间点工作和职业转换信息,系统探讨了地区机器人渗透率变化对不同年龄、职业类型、教育水平、性别与工作转换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应用并非全部体现为机器人,大量人工智能应用同样体现为非机器类型,对很多工作任务会产生显著互补效应,区分机器和非机器类型人工智能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同样十分必要,这也是未来需要扩展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