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略超市场预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持续领跑。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延宕等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的稳定表现尤为可贵。
宏观经济整体稳健、韧性凸显。一是经济增长态势平稳。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环比增长1.1%,呈现温和放缓但整体稳健的态势。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普遍乏力的背景下仍属高位,中国经济持续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压舱石。二是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6月单月增速达6.8%,远超市场预期的5.5%,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制造业增长7.0%,高于整体工业增速,彰显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高达11.1%,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三是就业与收入基本面稳定。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2%左右;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去年同期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4%,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消费复苏筑牢根基。
消费回暖、投资分化、出口超预期。一是消费温和复苏态势巩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家用电器、文化办公用品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和24.1%。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1191亿元(增长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9%,数字消费渗透率持续提升。二是投资呈现结构性特征。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保持较强活力;基础设施投资展现韧性;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值得关注的是,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达6.6%,凸显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对整体投资的影响。三是出口韧性超预期。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3%,其中出口超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按美元计价,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美元,出口达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贸易顺差达58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长34%。这一成绩是在美国维持部分商品高关税背景下取得的,充分体现中国出口的韧性及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效。
新动能加速成长。一是新质生产力崛起势头显著。在政策引导和资本聚集效应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2%和9.5%,显著高于整体工业增速。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飙升43.1%、36.2%和35.6%,印证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突破。二是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达11.1%,成为服务业增长的核心引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能。三是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2%,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扩大,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一是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约8.9%,这明显高于上半年经济增速(5.3%)。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约2.16万亿元,进度达49.1%,同比加快10.8个百分点。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5550亿元,剩余7450亿元将在三季度集中投放,其中8000亿元定向支持“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二是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协同发力,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政策利率1次,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效果在6月金融数据中集中显现:M1增速环比大幅回升2.3个百分点至4.6%,创近五年同期新高;社融增量4.2万亿元,同比多增0.9万亿元,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约3.7万亿元)。三是产业政策靶向发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为消费复苏的关键引擎。据国家信息中心监测,二季度主要家电品类网络零售额同比上升28.0%,6月单月增长36.1%。此外,针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定向支持政策,为新动能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一是经常账户顺差大幅扩张。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1589亿元人民币(折合300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2798亿元(折合456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7604亿元(折合1059亿美元)。顺差规模创历史新高,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劲竞争力。二是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扩大。上半年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为19810亿元人民币(折合2758亿美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但其他投资项下呈现净流出,反映全球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三是外汇储备保持充足稳定。截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2万亿美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坚实缓冲。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设备更新政策深化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经济有望在三季度进一步回升。一是强化宏观政策协同。财政政策应加快特别国债发行使用,优化支出结构;货币政策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因城施策优化调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行业平稳转型。三是夯实消费复苏根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四是扩大高水平开放。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稳定外贸外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五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但需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做强国内大循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