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消产”整合联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5-07-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供消产”整合主要是从能源产业全生命周期视角看待能源高质量发展问题。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可持续是基础支撑,完备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为能源消费阶梯式上移提供了物质保障。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是驱动引擎,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体系引导能源产出发展方向。能源产出效率的提升是两者的直观体现,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落实区域一体化能源供应格局,推动生活用能清洁转型。一体化能源供应格局整合了多种能源资源和供应渠道,通过完善区域能源规划与政策协调机制,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存储。具体而言,各地区可建立能源协同发展小组,统筹制定区域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加强区域间能源政策的协调与衔接。统一能源项目准入标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制定区域能源低碳转型行动计划,明确各地区的责任分工与目标任务,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区域能源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能源资源在全国各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另则,加强各地区电力、天然气和供热等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完善区域能源输送网络。建设跨区域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天然气主干管网,提高能源输送能力与可靠性。推进各区域能源储备设施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储气库、储热站等储备设施,增强能源应急保障能力。通过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跨区域内能源资源的互补互济,降低能源供应成本,促进生活用能清洁转型。

  完善能源消费市场机制,培育低碳能源产业新兴增长点。能源消费市场机制通过竞争、价格等市场手段,激发市场主体在能源消费和产出环节的低碳转型动力,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具体而言,各地区可建立涵盖多种低碳能源产品的综合交易平台,除常见的电力、天然气外,纳入绿氢、生物质能等新兴低碳能源品类。完善交易规则,明确产品标准、交易流程和价格形成机制,保障交易的公平、公正与透明。引入能源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增强市场活力与流动性,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低碳能源领域,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可以依据能源的低碳属性制定差别化价格政策。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给予价格补贴,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传统高碳能源,可尝试将环境成本因素计入能源燃料产品定价中。最后,政府可设立低碳能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直接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低碳能源企业的设备购置和项目建设。对相关企业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方式给予税收优惠,并对研发投入实行加计扣除,降低其运营成本,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健全能源强度管理大数据体系,筑牢高效产出数字基座。能源强度管理大数据体系以创新思维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全域覆盖的能源数据采集网络,打造智能分析能源决策平台,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在迎合数字经济宏观背景下为能源领域的高效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支撑。具体而言,各地区可打破部门与行业壁垒,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能源数据统一采集标准,将工业生产、建筑能耗、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能源使用数据,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生产数据纳入采集范围。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海量能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构建能源强度预测模型,结合历史数据、气象条件、经济指标等多维度信息,精准预测能源要素投入和产出趋势,为能源消耗和产出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开发能源优化决策系统,通过模拟不同能源配置方案的运行效果,自动生成耗能最低、产出最高的能源强度计划。并建立能源强度异常预警机制,对超出阈值的能耗行为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能源动态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鼓励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能源使用习惯和需求,开发个性化的能源服务产品。

  (李佳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田艳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张征】